《新 聞 稿》
2018年下半年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
發布記者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提供
2018年12月19日
為有效預判未來半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與產業狀況,讓各界掌握更即時的產業訊息及總體經濟脈動,國家發展委員會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自2013年6月起,每半年進行一次「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2015年12月再將非製造業廠商納入調查範圍,調查項目主要包含:營運狀況、利潤率、僱用人數、資本支出、採購價格、進出口數量、產能利用率以及對總體經濟情勢的看法等。營運展望問卷設計保留PMI/NMI調查精神,題目均與過去半年(前期)或未來半年(下期)進行相對性比較,讓受訪者在「較佳」、「持平」與「較差」三選項中勾選,部分題目則讓受訪者填寫變動百分比。
本次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顯示,製造業受訪廠商今(2018)年下半年營運狀況較2018上半年差,指數為47.9%。利潤率也持續較2018上半年減少 (低於50.0%),指數來到45.3%。僱用人數方面,雖仍較2018上半年增加,惟指數下跌4.2個百分點至50.8%。就2018全年而言,廠商營業收入、資本支出皆較2017年增加,但幅度遠不及上半年預期。產能利用率則較2017年下降,薪資費用與採購價格等營業成本仍持續攀升。在2019上半年展望方面,廠商預期營運狀況與利潤率將較2018下半年差,擴散指數分別為42.6%與40.5%。在製造業受訪廠商最關切的總體經濟議題之中,「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排名第一,「匯率變動」與「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則分別排名第二與第三。
非製造業方面, 2018年下半年營運狀況雖仍較上半年擴張,惟擴張速度趨緩,指數下跌1.1個百分點至54.0%。非製造業並轉為回報利潤率較2018上半年減少,利潤率指數下跌6.2個百分點至44.7%。就2018全年而言,廠商營業收入與資本支出皆較2017年增加,薪資費用與採購價格等營業成本亦較2017年上升。在2019上半年展望方面,非製造業廠商預期2019上半年營運狀況、利潤率將較2018下半年差,擴散指數分別為45.3%與43.1%。此外,廠商認為「兩岸關係」、「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與「勞動法規」是攸關2018年營運展望的前三重要總經議題。
以下節錄「2018年下半年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之重要內容:
一、2018下半年與2018上半年相比(已實現狀況)
製造業2018下半年營運狀況較2018上半年差,指數較前期下跌個8.1百分點至47.9%,呈現緊縮(指數低於50.0%)。不僅營運狀況較2018年上半年差,利潤率持續較2018上半年減少(指數低於50.0%),指數為45.3%。僱用人數方面,製造業廠商2018下半年僱用人數雖仍較2018上半年增加,惟指數下跌4.2個百分點至50.8%。平均而言,製造業2018下半年較2018上半年減少0.30%的僱用人數。此外,製造業持續面臨營運、銷售成本增加的挑戰,惟2018下半年採購價格上升速度明顯趨緩,指數下跌23.7個百分點至53.4%。平均而言,2018下半年製造業之營業、銷售成本較2018上半年減少0.28%
下半年為多數內需產業之旺季,以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2018年下半年營運狀況雖仍較上半年擴張,惟擴張速度趨緩,指數下跌1.1個百分點至54.0%。業者亦回報2018年下半年利潤率較2018上半年減少(指數低於50.0%),指數下跌6.2個百分點至44.7%。在僱用人數方面,非製造業2018下半年僱用人數仍較2018上半年增加,指數為55.8%。平均而言,非製造業2018下半年平均較2018上半年增加0.62%的僱用人數。不過,相對製造業其採購價格上升速度呈現明顯趨緩走勢,非製造業仍持續面臨營運、銷售成本增加的挑戰,採購價格指數維持60.0%以上的擴張速度,指數為62.5%。平均而言,非製造業之營業、銷售成本較2018上半年增加1.14%。
二、2018全年與2017全年相比(已實現狀況)
受訪製造業廠商初估2018全年營業收入與資本支出皆將較2017年增加,增加幅度分別為2.64%、2.51%,但幅度遠不及上半年所預期。在營業成本方面,製造業廠商亦預期2018全年薪資費用與採購價格分別較2017年上升1.67%與1.18%。2018年6月,製造業一度預估2018全年產能利用率將較2017年增加3.03%,惟12月則轉為回報產能利用率將較2017年減少0.25%。非製造業則預期2018全年營業收入平均較2017年增加1.29%,資本支出則較2017年增加7.46%。在營業成本方面,非製造業回報2018全年薪資費用與採購價格分別較2017年增加2.28%與2.21%。
三、2019上半年與2018下半年相比(廠商預估資料)
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皆預估2019上半年營運狀況將較2018下半年差,營運狀況擴散指數分別為42.6%與45.3%。製造業與非製造業不僅預期2019上半年營運狀況將較2018下半年差,利潤率也將減少,利潤率擴散指數分別為40.5%與43.1%。其中,製造業利潤率指數較前期下跌18.5個百分點。儘管製造業預期2019年上半年仍將較2018下半年增加僱用人數,惟指數較前期下跌8.1個百分點來到51.9%。平均而言,製造業2019上半年較2018下半年減少0.09%的僱用人數。非製造業亦預估2019年上半年將持續較2018下半年增加僱用人數,指數為56.0%,平均增幅為0.49%。存貨銷售比方面,製造業預期2019上半年存貨銷售比將較2018下半年持續上升(擴散指數高於50.0%),指數為51.6%。平均而言,廠商預期2019上半年存貨銷售比將較2018上半年增加幅度達0.39%。
出口表現方面,製造業受訪廠商中共有34.3%預期2019上半年出口數量將較2018下半年增加,但同時亦有33.8%受訪廠商預期出口數量將減少。在進口方面,雖有31.5%製造業廠商預期2019上半年進口數量將較2018下半年增加,但亦有29.3%受訪廠商預期進口數量將減少。非製造業有出口業務的廠商中, 37.4%預期2019上半年出口將較2018下半年增加,但仍約有35.9%受訪廠商預期出口將減少。在非製造業有進口業務的廠商中,則有27.3%預期2019上半年進口將較2018下半年增加,但仍有約30.7%受訪廠商認為進口將減少。
四、當前營運狀況與總體經濟議題
針對2019上半年我國兌主要貿易國家貨幣匯率調查顯示,42.6%受訪製造業廠商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將貶值。新台幣兌日圓、新台幣兌歐元與新台幣兌韓元部分,多數經理人皆認為將匯率走勢為持平。但在「新台幣兌人民幣」之匯率走勢,受訪廠商看法較分歧。約有36.5%預期新台幣兌人民幣將持平,但仍有35.0%認為將升值。
在重要總體經濟情勢議題方面,製造業廠商最關切的議題為「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約有76.0%受訪製造業廠商勾選。「匯率變動」與「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則排名第二與第三,分別有56.3%與51.0%之製造業廠商勾選。非製造業廠商最在意的前三項總經情勢議題則是「兩岸關係」、「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與「勞動法規」,分別有52.0%、47.6%及39.6%受訪廠商勾選。其中,「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分別進入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所關心的前兩大議。
針對近期輿論關切的總經議題「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及其因應策略」,製造業中近八成受訪企業表示「中美貿易糾紛」對公司訂單、產能或營運造成影響,前三大影響層面勾選比例依序為原物料價格攀升(48.3%)、訂單或客戶流失(44.8%)與匯率波動或損失(42.2%)。對比2018上半年,「訂單與客戶流失」在上半年僅28.5%受訪廠商勾選,下半年勾選比率則高達44.8%。
全體製造業約有54.0%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採行相關措施以因應中美貿易糾紛。在已經或計劃採行相關措施的業者中,高達95.8%受訪企業採取「調整營運或採購供應政策」、68.3%選擇「透過既有產線分散出口地移轉訂單」、43.0%勾選「改變投資、遷廠或服務據點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全體製造業中仍有26.62%未採取相關因應措施,部分業者表示在供應鏈中處於被動地位,故「無法」採取相關因應措施。
細看前述業者採行之策略可知,在「調整營運或採購供應政策」中,最多業者採取之前三作法為「強化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增強產品研發與服務創新與「生產技術或營運模式轉型升級」。在「透過既有產線分散出口地」策略部分,有57.7%受訪業者評估將訂單移轉回台灣,44.3%評估移轉至東協國家。而採取「改變投資、遷廠與設服務據點策略」的業者中,評估至東協國家投資或設點者高達59.0%,評估至台灣投資或設點者為39.3%。綜上所述,在全體製造業中,因中美貿易糾紛而改變投資遷廠服務據點策略,且評估回台灣投資設點之企業比重,約佔全體製造業9.1% 。
若進一步細看中美貿易糾紛是否促成台商回流。調查結果顯示,全體製造業受訪企業中,有61.6%受訪廠商在中國設廠或營運據點。其中,因中美貿易糾紛而改變投資遷廠服務據點策略,且評估回台灣投資設點之企業約佔台商比重12.3%。但考量遷廠東協之業者比率遠較遷廠回台灣之業者多出一半以上。
針對近期輿論關切且攸關內需消費的總經議題如「終端消費者需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年金改革」改革議題,中經院亦有設計相關議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非製造業受訪企業認為相較2017年,2018年終端消費者(End consumers)的消費意願下降,擴散指數僅40.9%。至於政府近期採行之「前瞻基礎建設」與「年金改革」議題部分,非製造業廠商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致使2018全年營收較2017年增加,擴散指數為52.0%,但整體營收變化幅度僅攀升0.01%,主要導因於非製造業九大產業中,僅教育暨專業技術服務業平均營收增加1.6%。全體非製造業中,高達93.4%受訪非製造業者回答「前瞻基礎建設」對其營收無影響(持平)。相較之下,「年金改革」議題對全體非製造業2018年全年營收影響程度相對較高,廠商評估「年金改革」致使2018年全年營收較2017年平均下降0.95%,擴散指數僅43.6%。就個別產業來看,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業與其他服務業(含旅遊代訂、休閒服務等)之平均營收受影響幅度相對顯著,個別廠商最大營收影響程度甚至高達-50%。
此外,製造業與非製造業中分別有47.5%與56.9%目前「不」評估新增產能、服務據點或資本投資於台灣。製造業「不」評估新增產能的前三大主因為市場規模(59.2%)、政策不確定性(28.8%)與土地廠房取得(25.6%)。非製造業「不」評估新增產能的前三大主因為市場規模(51.6%)、人才資源(28.1%)與政策不確定性(27.3%)(圖7、圖8)。在未來一年營運展望部分,業者看法皆偏向保守,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皆僅有28.9%廠商認為未來一年營運展望將較目前佳,擴散指數分別為50.0%與50.5%。
最後,在製造業現行開工率與供應鏈管理績效方面,若以100%為公司的正常產能,製造業之現行開工率平均為79.17%,約有10.65%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開工率維持或超過正常產能。若100分為最佳供應鏈管理績效,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經理人自評供應鏈管理績效平均得分各為78.55分與74.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