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中華民國99年國家建設計畫
:::

中華民國99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

列印圖示

「中華民國99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係「新世紀第三期國家建設計畫(98至101年)」第二年實施計畫之執行檢討,旨在分析99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落實檢討99年總體經濟目標與部門建設施政成果。

一、國內經濟情勢檢討

99年,臺灣經濟表現亮眼,經濟成長率達10.88%,創24年來新高;經濟成長由內需與出口雙引擎帶動,反映過去一年,快速成長與結構調整為臺灣經濟的重要特色。

-經濟成長:99年,國際經濟景氣回升,帶動外貿需求增加,加以政府採行各項振興經濟措施成效顯著,經濟成長率達10.88%,較計畫目標4.8%提高6.0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投資毛額首度突破3兆元,民間投資實質成長32.51%,為近45年來新高;進、出口總值分別達2,512億美元及2,746億美元,亦創歷史新高。

-物價變動:9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96%,達成原訂漲幅不超過1%之計畫目標。

-就業與失業:99年國內外經濟景氣明顯回升,加以政府持續推動促進就業相關措施發揮效果,平均就業人數1,049萬3千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平均失業率5.21%,較計畫目標值高0.31個百分點,惟99年12月失業率已由98年8月6.13%的高峰降至4.67%,為97年12月以來最低水準。

二、99年重要施政成果

(一)促進經濟繁榮

-擴大招商投資,成立「行政院全球招商規劃推動委員會」,統籌規劃招商策略,協調排除投資障礙;舉辦國內招商大會5場,潛在商機超過4,344億元;組團赴香港、新加坡招商。

-推動空間改造,至99年底「愛台12建設」整體預算執行率達預定進度90%以上;研擬「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

-落實產業再造,規劃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業」政策,讓產業落地生根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

-推動兩岸經貿往來,舉行第5、6次「江陳會談」,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等;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推動臺美、臺歐盟簽署經濟合作協議。

-培育創新人力,99年國際論文數成長55%、專利與品種授權數成長253%、智慧財產權衍生收入成長275%;強化產學研創新連結,99年促進技術移轉198件。

(二)營造公義社會

-擴增就業機會,執行「99年促進就業實施計畫」、「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並持續推動中長期促進就業計畫。

-縮短貧富差距,修正「社會救助法」,擴大弱勢照顧;規劃完成「社會住宅短期實施方案」草案(100年1月14日陳報行政院);制定「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100年6月1日施行),加重非自用不動產短期買賣稅負。

-因應少子女化及保障高齡生活,辦理「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提供購屋2年零利率貸款利息補貼及租屋租金補貼;補助幼兒教育與保母托育等;研擬「長期照顧服務法」草案(100年3月31日送立法院審議)。

(三)建構永續環境

-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立法,頒布「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相關子法13項,落實「國家節能減碳總行動方案」,99年二氧化碳實質減量726萬公噸,超過原訂563萬公噸目標。

-落實綠色生活與生產,研訂「資源循環利用法」草案;汰裝LED路燈及交通號誌燈;補助改裝油氣雙燃料車、購買電動輔助自行車輛等。

-加強國土保育,推動「國土計畫法」草案與「海岸法」草案立法;治理中央管河川,至99年底完成防災減災工程85.5公里,淹水改善面積達4,313公頃;完成劣化地復育及人工林撫育1萬4,605公頃。

(四)型塑廉能政府

-推動行政院組織改造,制定「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等;完成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及高雄縣市合併改制作業。

-推動司法改革,成立查處機動小組,強化蒐證能力;加強司法行政監督功能,追究違紀責任;規劃成立「法務部廉政署」;落實「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強化中央廉政委員會運作。

  • 相關檔案
    1. 封面
    2. 檢討目錄
    3. 99年檢討摘要
    4. 上篇第一章世界經貿情勢檢討
    5. 上篇第二章國內經濟情勢檢討
    6. 上篇第三章重要施政成果檢討
    7. 下篇第一章經濟建設
    8. 下篇第二章教科文建設
    9. 下篇第三章生態環境建設
    10. 下篇第四章社會建設
    11. 下篇第五章法政建設
    12. 99年檢討簡報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