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採購經理人指數新聞稿Rss

列印圖示
2022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
《新 聞 稿》
2022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
發布記者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經濟研究院提供
2022年7月12日
        為有效預判未來半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與產業狀況,讓各界掌握更即時的產業訊息及總體經濟脈動,國家發展委員會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自2013年6月起,每半年進行一次「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營運展望問卷設計保留PMI/NMI調查精神,題目均與過去半年(前期)或未來半年(下期)進行相對性比較,讓受訪者在「較佳」、「持平」與「較差」三個選項中勾選,部分題目則讓受訪者填寫變動百分比。2021下半年台灣製造業成長力道趨緩,2022上半年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多省陸續因防疫而封控,原物料價格異常波動,供給斷鏈同時需求也傳出雜音。中經院針對「長短料、延單與重複下單」、「斷料或擴廠等產能利用率調查」、「通膨預期」、「俄烏、中國封控、升息與通膨的影響」與「疫情下非製造業產業現況」等議題進行調查,提供產、官、學界掌握最新之產業現況。
以下節錄「2022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之重要內容:
一、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整體營運狀況概覽
        製造業2022上半年營運狀況遠不如預期,指數在連續2期擴張速度趨緩後,於2022上半年中斷連續3期擴張轉為緊縮,較前期(2021下半年)大跌13.9個百分點至46.7%。且製造業仍「預期」2022下半年營運狀況有望較2022上半年營運好轉,指數為57.1%。惟製造業自2021下半年起利潤率已轉為較2021上半年下降(低於50.0%)。2022上半年,利潤率下降之企業家數遠高於2021年底之預期,利潤率指數續跌至38.8%,連續2期呈現下降。製造業也「預期」2022下半年利潤率將持續較2022上半年下降,指數為48.9%。
        截至2022年6月,製造業之採購價格指數已連續4期呈現上升(高於50.0%),且2022上半年回報採購價格攀升之企業比例遠高於2021年底預估上升之企業占比。製造業預估2022下半年採購價格將持續較2022上半年上升,惟上升速度趨緩,指數為65.6%。
        自2020年起以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相對難以掌握與預測未來營運狀況。2022年4月起本土疫情爆發,非製造業2022上半年營運狀況遠不如預期,指數中斷連續3期擴張轉為緊縮,較前期(2021下半年)大跌27.4個百分點至43.0%。惟非製造業仍「預期」2022下半年營運狀況有望較2022上半年營運好轉,指數為58.7%。受疫情衝擊,非製造業2021下半年原預估2022上半年利潤率將持續上升(高於50.0%)。惟2022上半年,利潤率表現遠不如預期,指數驟跌13.9個百分點至41.5%,轉為下降(低於50.0%)。惟非製造業仍「預期」2022下半年利潤率將好轉上升,指數為53.8%。
        截至2022年6月,非製造業之採購價格指數已連續4期呈現上升(高於50.0%),且在2022年6月攀升至非製造業營運展望調查以來最快上升速度,指數為74.7%。非製造業預估2022下半年採購價格將持續較2022上半年上升,指數達71.7%。
二、2022全年與2021全年相比(廠商預估資料)
        製造業2022年預估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之年增率皆較2021年增率大幅下降,惟預估2022全年資本支出年增7.34%仍與2021年增率相當。2022年預估採購價格增幅雖然較2021年年增率減少一半以上,惟增幅仍有8.69%。
        非製造業預估2022年營業收入與服務收費價格之年增率遠不如2021年增率。2022全年營業收入預估增幅在剔除極端值後僅增加0.15%。預估2022年服務收費價格年增率僅1.51%。非製造業預估2022年資本支出與採購價格增率幅度雖較2021年增率下降,但預估2022年資本支出與採購價格年增率仍分別高達5.61%與6.12%。
三、當前營運狀況與總體經濟議題
  1. 總經時事議題影響力
      2022上半年關注「肺炎疫情走勢」之製造業廠商比例仍維持在七成以上,排名由2021下半年的第二升為第一。「航運缺櫃、交期攀升」之勾選比例相較2021下半年大跌15.1個百分點,排名滑落至第三名。相較2021下半年有將近七成製造業者勾選「原物料、關鍵零組件短缺」,2022上半年對此議題關切之業者比例下降至59.3%,排名第四。「中國疫情、防疫封控與經濟走勢」與「美國經濟走勢」勾選比例分別大幅攀升至57.9%與45.4%。(詳表1)
      非製造業明顯較製造業者更關注「肺炎疫情走勢」,自2020年皆為非製造業最關注的總經時事議題。肺炎疫情衝擊下,非製造業對其他議題重視程度相對降低,排序第二之後的「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以及「勞動成本與人力資源短缺」勾選比例均在四成左右。2022上半年關注「中國疫情、防疫封控與經濟走勢」之非製造業者佔比相較2021下半年大幅增加24.1個百分點至37.9%。首次調查的「美國升息、縮表進程」議題,有超過三成業者勾選。(詳表2)
  1. 總經事件對公司之訂單、產能或營運之影響與持續時間
       幾乎全數製造業(96.7%)表示受「全球通膨」影響,且預期影響將延續至2023年以後之企業占比達47.0%。91.2%製造業受「中國封控」影響,惟受影響企業中超過半數(50.2%)認為衝擊有望在2022年Q3前結束。八成以上認為事件影響持續不會超過2022年。「美國升息」和「俄烏戰爭」勾選比例雖相對較低,但受影響製造業者中分別有43.3%與31.7%認為影響將至2023年以後。(詳圖1)
      四大總經議題中,「營業成本攀升」與「不確定性攀升」皆為製造業影響層面勾選比例排名前三。「全球通膨」讓81.3%製造業面臨「營業成本攀升」,且近半數預估影響將延續至2023年。「中國封控」致使近七成(69.2%)製造業面臨「供應鏈延誤中斷」,受斷鏈衝擊之企業家數比例遠高於其他總經事件。過半製造業反映「美國升息」使公司面臨「匯率波動」與「不確定性攀升」。(詳圖2)
      從產業別來看,電子暨光學、交通工具、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受影響之企業比重,排名前二名皆為「全球通膨」與「中國封控」。化學暨生技醫療、基礎原物料產業則表示「美國升息」影響原物料市場報價,受影響之企業家數佔比最高。「俄烏戰爭」影響俄國市場機械銷售,且俄烏二國是全球小麥等糧食重要產地,衝擊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之營收以及食品暨紡織產業之營業成本,此二產業回報受「俄烏戰爭」影響之企業家數比例近九成。
     「全球通膨」對非製造業的影響力遠高於其他總經事件,近九成表示受影響,且預期影響將延續至2023年以後之企業占比達47.8%。相較製造業僅17.7%認為「中國封控」的影響將延續到2023年,非製造業則有近三成業者認為封控之衝擊將延續至2023年以後。四大總經議題中,最多非製造業者勾選之衝擊皆為「不確定性攀升」,其次則為「營業成本攀升」。(詳圖3)
  1. 斷鏈、投資擴廠等產能利用率調查
     製造業2021下半年一度高達40.0%製造業回報已達最佳/最大產能,惟2022上半年僅13.2%製造業達最大產能。2022年產能滿載之企業比例大幅下降,但新增產線與擴廠計畫仍持續進行,且電子暨光學產業新增產能之業者中,已投入且預計再投入者近六成。有擴產意願化學暨生技醫療、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備業者中,約15%~25%業者評估投產「中國」。與2021下半年調查相比,「台灣」仍是最多人考量之設廠地點,惟評估投入「中國」與「美國」之比例明顯較2021下半年減少,分別由2021下半年的25.7%與6.8%滑落至17.4%與2.8%。2021年以來已投產者,因漲價與缺料,最新2022上半年調查回報「已在2021年量產」之比例不到5.0%,回報「已於2022上半年量產」者比例由2021下半年調查之48.6%,下跌至13.9%,而「預計在2022下半年量產」者比例攀升至44.4%。(詳表3、圖4)
      製造業有86.8%的廠商「未」達到最佳/最大產能。「訂單服務需求不足」與「供應斷鏈原料缺貨」仍是製造業未達最大產能之主因。惟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回報因「供應斷鏈原料缺貨」的企業占比分別由2021下半年的65.1%與73.1%滑落至55.9%與61.5%。2022年4月起本土疫情爆發,因「人員調動不暢」而未達最大產能的企業占比大幅攀升,尤其在食品暨紡織、基礎原物料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皆有超過五成業者勾選。食品暨紡織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則有超過四成業者表示因「成本攀升」而未達最大產能。(詳表4)
  1. 預期通膨與持續時間
      2021下半年調查時僅約四成製造業者預估2022全年CPI在2%以上,惟2022上半年,則有近七成業者預估2022全年CPI將在2%以上,超過三成製造業更預估全年CPI將在3%以上。相較2021下半年製造業僅約一成(11.5%)經理人認為物價攀升的情況將會延續到2023年以後,2022上半年則有超過四成(43.5%)業者認為物價攀升情況將延續到2023年以後。
    相較2021下半年預估,2022上半年有六成(60.0%)非製造業者預估2022全年CPI在2%~4%,11.1%業者更預估將達4%以上。相較2021下半年非製造業僅約二成(19.7%)經理人認為物價攀升的情況將會延續到2023年以後,2022上半年則超過四成(43.4%)業者認為物價攀升情況將延續到2023年以後。14.9%業者甚至預估將延續到2023下半年以後。
  1. 存貨政策、重複下單、延單、取消訂單
      全體製造業有52.4%回報整體存貨量增加,較2021下半年攀升5.7個百分點。尤其化學暨生技醫療與電子暨光學產業回答增加之廠商比例明顯攀升。然而由本調查業者回報增加特定庫存品項之動機可知,2022上半年製造業有較多企業是「被動積壓」庫存。儘管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攀升,惟2022上半年製造業回報減少公司整體存貨量的比例攀升至13.2%。(詳表5)
      全體製造業中有17.9%認為同業重複下單的情況為「有點嚴重」或「非常嚴重」。重複下單的比重集中在電子暨光學產業,28.6%認為同業中存在「有點嚴重」或「非常嚴重」的重複下單現象。交通工具與電力暨機械設備業者分別也有21.1%與15.0%業者回報重複下單情況嚴重。
      全體製造業中有20.5%認為同業延單、延後拉貨、取消訂單現象為「有點嚴重」或「非常嚴重」。延單、延後拉貨、取消訂單現象的比重集中在電子暨光學與交通工具產業,分別有29.5%與26.3%業者回報延單、延後拉貨、取消訂單現象嚴重。(詳表6)
  1. 本土疫情下產業現況與營收影響預期
      本土疫情衝擊國內消費,內需攸關之非製造業2022年第二季營收/業務量平均減少9.64%,並預估第三季將平均減少4.15%。住宿餐飲、其他非製造、營造不動產、運輸倉儲、批發、零售業所受衝擊相對嚴重,尤其住宿餐飲以及包含旅遊代訂、展覽相關的其他非製造業,第二季營收/業務量平均減少25%~40%。資訊暨通訊傳播業是八大產業中唯一因疫情回報平均營收呈現增加者。第二季平均增加0.15%、且預估第三季再平均增加5.17%。(詳圖5)
      全體非製造業者因應疫情帶來供應中斷衝擊、消費形態改變等趨勢,非製造業約有46.0%已或計劃因應投入轉型。轉型形式依勾選比例前三依序「數位轉型」(47.2%)、「開發新產品或多元化產品」(46.3%)與「加強培育人才與研發團隊」、「強化既有產品或服務研發」(45.4%)。(詳表7)
      展望未來一年營運製造業非製造業皆認為未來一年營運展望將較目前佳,擴散指數分別為55.5%與55.1%。
發布日期:111-07-12

  • 相關檔案
    1. 2022上半年營運展望調查新聞稿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