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於今(21)日召開第96次委員會議,聽取本會管制考核處就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之執行情形報告,以及本會資訊管理處所提出「我國數位發展與資訊近用趨勢」報告;並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經濟部陳報水利署提報「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草案)」以及衛生福利部陳報「中醫藥振興計畫(111-115年)
(草案)」兩討論案,後續將建請行政院同意及核定。
今(111)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之計畫經費達成率為11.85%,較去(110)年同期上升2.87個百分點,執行金額亦較去年同期增加約98億元。龔明鑫主委表示,此為好的開始,期望各部會依院長指示,在經濟與防疫並存之新模式下,持續衝高公共建設執行績效。
「我國數位發展與資訊近用趨勢」報告決定智慧國家除網路、資通訊等基礎環境整備外,亦應重視民眾對數位科技融入生活之實際需求,關注就業者數位技能之提升、勞資雙方遠距工作措施,並積極培養民眾資訊素養及正確資安風險意識。龔主委請各部會透過政策資源有效挹注,擴大民眾數位機會與降低數位風險,創造全民共享之數位包容社會。
「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草案)」,計畫聯通管全長約25公里,主要沿既有道路台3線下方埋管,並以水管橋方式跨越鳳山溪、油羅溪及上坪溪,將石門水庫水源送至新竹寶山-寶二水庫,預估總建設經費約68億元,115年底完工通水。預計完工後可增加桃園水源調度支援新竹用水能力每日最大30萬噸,未來搭配去(110)年完成的桃園-新竹自來水備援管線備援能力每日23萬噸,可大幅提升新竹備援水源,提高因應氣候變遷韌性及供水穩定。
「中醫藥振興計畫(111-115年)(草案)」,計畫期程自111年至115年,5年總經費約16.8億元,規劃透過「精進源頭品質控管」、「促進產業創新加值」、「強化上市中藥監測」、「建構與鏈結國際夥伴關係」等6大重點工作,落實中醫藥發展法,促進我國中藥產業發展。龔主委表示,本計畫有助落實中醫藥發展法,優化我國中藥品質、帶動中藥產業發展,並強化國際競爭力,請衛福部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平台機制,以達成本計畫提升中藥品質、拓展中藥國際市場之政策目標。
一、建設與防疫並存,持續穩健推動公共建設
本次委員會議,就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之執行情形提出報告。今(111)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截至2月底之計畫經費達成率為11.85%,較去(110)年同期上升2.87個百分點,執行金額亦較去年同期增加約98億元。龔主委表示,此為好的開始,期望各部會依院長指示,在建立經濟(建設)與防疫並存之新模式下,持續全力衝高公共建設執行績效。
龔主委指出,以今年公共建設經費規模及營建環境而言,公共建設推動仍具挑戰性,為提升年底經費達成率,已請各部會研訂今年每月經費達成率目標,並確實掌握年度經費可投入執行量能,納入各部會公共建設推動會報,逐月管控公共建設經費執行情形,積極協調加速推動,以帶動經濟發展。
國發會強調,為使公共建設計畫如期推動,後續將追蹤列管重要查核點達成情形,從前述經費執行與時程管控進行多面向列管工作,以利如期發揮建設效益。另部分計畫工程發包進度未如預期,已請工程主辦機關依計畫需求及市場行情,檢討編列合理預算及工期,同時預為規劃或展開各項施工前置作業,以利工程決標後即可順利推動。
聯絡人:管制考核處李處長奇
辦公室電話:02-2316-5300#6600
二、
實踐數位包容理念 加速邁向智慧國家
本次委員會議,就「我國數位發展與資訊近用趨勢」提出報告,決定智慧國家除網路、資通訊等基礎環境整備外,亦應重視民眾對數位科技融入生活之實際需求,關注就業者數位技能之提升、勞資雙方遠距工作措施,並積極培養民眾資訊素養及正確資安風險意識。龔主委請各部會透過政策資源有效挹注,擴大民眾數位機會與降低數位風險,創造全民共享之數位包容社會。
因應全球數位環境變化,國發會參考國際指標,建立我國數位發展指標體系,整體指標由ICT近用、居住環境、教育與技能等12項構面組成,調查居住於22縣市且年滿12歲之本國籍人。最新調查(109年)結果顯示,民眾個人上網率為86.6%,其中60歲以上民眾上網率由108年53.5%增加為109年的56.2%,是上網率成長最高的族群,顯示網路使用對中高年齡層民眾亦日趨重要。
此外,民眾最常使用的連網設備,依使用比率分別為手機、桌上型電腦及筆記型電腦,值得注意的是連網電視首次進入民眾連網設備前5名,占比達6.2%;調查也發現,民眾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前3項網路活動類型分別是即時通訊(83.6%)、網路影音娛樂(76.0%)和商品或服務資訊查詢(65.4%),顯示民眾已普遍應用數位工具處理日常生活大小事;另外調查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平均滿意分數為7.0分(0分代表非常不滿意,10分代表非常滿意),表示多數民眾會因為資訊近用而感到幸福感提升。
國發會強調,將持續透過數位發展調查,瞭解民眾應用資通訊科技於生活之情況,以及數位轉型衍生的機會與風險,提供各界及各部會訂定數位平權政策重要參據。
聯絡人:資訊管理處謝處長翠娟、資訊管理處蔡科長君微
聯絡電話:(02)2316-5300#6801、(02)2316-5300#6840
三、審議通過經濟部陳報「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增加石門水庫調度支援新竹地區,提高新竹地區備援水量
本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經濟部陳報水利署提報「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一案,將依決議函報請行政院核定。本計畫完成後,預計可增加石門水庫調度支援新竹地區能力達每日最大30萬噸,提高新竹地區備援水量。
本計畫屬行政院110年8月核定「全台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強化區域供水管網改善工作項下重點工作,本計畫聯通管全長約25公里,主要沿既有道路台3線下方埋管,並以水管橋方式跨越鳳山溪、油羅溪及上坪溪,將石門水庫水源送至新竹寶山-寶二水庫,預估總建設經費約68億元,115年底完工通水,可增加桃園水源調度支援新竹用水能力每日最大30萬噸,超過目前新竹地區每日公共用水55萬噸一半,未來搭配去(110)年完成的桃園-新竹自來水備援管線備援能力每日23萬噸,可大幅提升新竹備援水源,提高因應氣候變遷韌性及供水穩定。
透過全台供水管網持續串接強化,水源調度將更加靈活,未來即使再發生109-110年百年大旱情境,透過本計畫調度操作,可增加桃園支援新竹2,600萬噸備援水量,相當於增加新竹寶山-寶二水庫7成庫容,再搭配已完成桃園-新竹自來水備援管線及既有備援水井,可避免枯旱或臨時緊急狀況時,對社會及經濟造成嚴重損失,確保新竹民生及產業用水安全,並增加產業投資信心及促進發展。
聯絡人:國土區域離島發展彭紹博處長
聯絡電話:02-2316-5317
四、落實中醫藥發展法,提升中藥產業國際競爭力
本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衛生福利部陳報「中醫藥振興計畫(111-115年)(草案)」,全案將依決議函報請行政院核定。
衛福部為完整呈現中醫藥發展藍圖,奠定中醫優質服務及產業環境的良好根基,與科技部、經濟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研提本計畫。
計畫期程自111年至115年,5年總經費約16.8億元,擬由公務預算支應,達成以下工作及效益:
- 精進源頭品質控管:推動藥材研究與開發,完成台產藥材成分、藥理研究與開發;促進本土中藥材自產自用,輔導中藥藥用植物種植;建置中藥材溯源追蹤及分級管理制度,提升中藥材更優品質。
- 促進產業創新加值:成立「中醫藥臨床試驗聯盟」,建立臨床治療指引;開發新市場,115年整體中藥產業產值規模推估達600億元。
- 強化上市中藥監測:每年檢測市售中藥(材)異常物質至少400件,以確保民眾用藥安全,115年市售中藥(材)異常物質檢驗合格率達93%。
- 提升藥事服務及衛生教育:115年中醫藥執(從)業人員專業訓練人次達1,000人,提升中藥藥事服務品質;建立民眾中藥用藥安全諮詢平台,提升民眾中醫藥知識認知。
- 建置傳統中醫藥文獻知識庫及復振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推廣中藥文化與記憶傳承,使社會大眾重新認識並利用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115年至少5,000人次參加中藥知識文化推廣活動。
- 建構與鏈結國際夥伴關係:增進拓展國際市場,每年籌組中醫藥拓銷團2團以上,每團至少7家業者,每團創造商機200萬美元。
龔主委表示,中醫藥發展法經108年12月31日總統公布施行後,引領我國中醫藥發展邁向重大里程碑;我國中藥研發成果日益受到國際重視,例如在COVID-19疫情以來,「臺灣清冠一號」療效獲肯定,更在國際熱銷,足見中藥產業有發展潛力。本計畫有助落實中醫藥發展法,優化我國中藥品質、帶動中藥產業發展,並強化國際競爭力,有其重要性;請衛福部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平台機制,以達成本計畫提升中藥品質、拓展中藥國際市場之政策目標。
聯絡人:國發會社會發展處張處長富林、衛福部中醫藥司黃司長怡超
聯絡電話:02-2316-5300#6243、02-8590-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