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關中國時報報導「三倍券對GDP貢獻不如馬政府消費券 國民黨再籲蔡政府普發現金」,本會回應說明如下:
1.馬政府時代發行的是”消費券”,並非現金,因為現金可以存起來,不一定要消費,無法發揮帶動消費、刺激經濟的政策效果,所以馬英九政府也知道不能發現金。
2.該報導引用之中研院估計,三倍券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只有0.08%等,係去年三倍券剛推出時的期初估計,並非最後驗證,也未將農遊券、藝Fun券、動滋券、安心國旅補助等多項措施帶動刺激經濟的綜效納入考量。根據智庫研究,考量廠商加碼等效益,三倍券對GDP貢獻最高達0.53%,每1元的預算可創造實質GDP最高達到1.99元,遠高於先前消費券每1元預算創造實質GDP 0.45至0.70元。
3.根據國外經驗,普發現金反使家庭及個人儲蓄率增加,對於帶動民間消費恐無法發揮最大助益。台灣去年以「好領」、「好用」、「好刺激」三大原則在暑假推出振興三倍券,帶動兩大正面效益:
(1)提高消費意願,帶動內需回溫:內需的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顯著回溫,均從2020年2-6月的負成長,自7月起轉為正成長,顯示三倍券確實激勵民間消費動能。
(2)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增加、減班休息人數下降,確保勞工就業安定:服務業就業人數由2020年6月的685.8萬人提升至12月的690.5萬人,實施減班休息人數亦由6月底的31,816人,大幅降至12月底的6,463人。
4.綜上,政府發放三倍券,發揮「點火」效果,且可重複流通,加以地方政府、民間業者、金融機構、行動支付及電子票證業者紛紛跟進、加碼回饋,有效帶動整體內需產業回穩、經濟升溫。
聯絡人:吳明蕙處長
辦公室電話:(02)2316-5300分機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