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委員會 回應稿
針對民進黨質疑經貿國是會議:「三空洞、一沒有」之回應
[詹方冠/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代處長,電話:02-2316-5850]
103年7月29日
有關7月29日聯合晚報刊載,民進黨對經貿國是會議之質疑,皆屬誤解,本會特澄清如下:
一、經貿國是會議具備多元性與代表性
(一) 經貿國是會議為擴大與會代表參與層面,並兼顧代表性與衡平性,分區會議及全國大會係透過各界推薦方式,邀請政黨、行政部門、學界及學生、產業界、公民團體、網路社群等推派團體代表或參與者參加,絕非民進黨所提「參與不夠多元,缺乏正當性」,唯一遺憾的是民進黨未能推派代表參加。
(二) 以學生代表為例,參加全國大會的學生包括台大、東吳、實踐、北科大、文化、北藝大、宜蘭大學及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等大學院校及網路觀察員。公民團體部分,涵蓋勞工、社福、文化及農業等範疇,包括長期積極為勞工發聲的勞動人權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等勞工團體。
二、經貿國是會議之綜整意見具政策拘束力
(一) 「經貿國是會議」全國大會之綜整報告,係彙整北、南、中、東分區會議各代表發言重點及網路參與社群之意見,並於全國大會進行再次研商與彙整。
(二) 行政院江院長於全國大會閉幕時強調,「經貿國是會議」所達成共識意見,將列為未來施政的重點工作,後續將由主(協)辦機關研提具體措施,落實執行,絕非民進黨所說「徒具形式,沒有實質功能」。
三、經貿國是會議議題主軸及綜整意見攸關國家整體發展
(一) 經貿國是會議所討論的兩項主軸議題,都是現階段國家發展所遭遇的核心策略問題。議題一「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方面,與會代表已提出建構因應全球化之經濟戰略、創新青年教育與協助青年立業,以及縮小全球化衝擊下之「弱勢圈」等具體建言。
(二) 議題二「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總結報告中亦提出政府應秉持「穩定兩岸,連結國際」推動策略,一方面建立透明監督機制與國安控管機制,穩健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另方面加速參與 TPP/RCEP 區域經貿談判等具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