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自由時報有關學者批政府推動自由貿易恐嚇民眾之回應


國家發展委員會 回應稿
自由時報有關學者批政府推動自由貿易恐嚇民眾之回應
[詹方冠/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代理處長,電話:02-2316-5850]
103年7月24日
有關7月24日自由時報有關學者批政府推動自由貿易恐嚇民眾之質疑,本會澄清如下:
一、台灣排除在東亞經貿整合之外,除不利出口拓展外,亦將導致新一波產業外移
(一)中韓FTA等東亞區域經貿整合協議對台灣最大的衝擊,不限於貿易面,台灣產品出口需面臨較高的關稅,而喪失出口競爭力。最大的威脅在投資面,除了外資來台投資減少外,台灣出口廠商為符合原產地之規定,會進而選擇赴海外投資。
(二)以紡織業為例,為符合TPP原產地自紗開始的規定,將選擇赴TPP會員國越南投資,進而導致新一波產業外移,將重創台灣經濟成長及就業。
二、政府積極推動洽簽FTA,提升台灣廠商公平的競爭利基
(一)觀察韓國與美國、東協、歐盟等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簽訂FTA後,韓國出口在該等市場占有率逐年擴張,反觀我國市占率則呈下降趨勢,顯示韓國與我國主要市場簽訂FTA後,對我出口已經產生負面影響。以韓美FTA為例,美韓FTA生效後,台灣前20大市占率衰退產品中,有一半產品韓國市占率為正成長。其中不乏台灣出口金額前10大的產品項目,如HS82(卑金屬製工具)、HS73(鋼鐵製品)、HS85(電機設備)、HS87(汽機車)及HS90(光學儀器)。
(二)兩岸服貿與貨貿的洽簽,雖不是提升我國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唯一方法,但卻能為台灣廠商在國際市場取得公平競爭的機會,將「中」韓FTA帶來的傷害立即降低。
 

發布日期:103-07-25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