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國際前瞻資通訊發展趨勢
Google Taiwan簡立峰董事總經理指出,政府應思考如何運用臺灣硬體的核心優勢,整合物聯網的機會,以及優秀的高科技人才,吸引國際創投,進而掌握東南亞華人市場商機。
和沛科技翟本喬執行長指出運用網路溝通的成功關鍵,應就事論事、以正確的論點爭取支持,進而透過網友散播資訊的力量,爭取政策多元溝通的機會。
Code for Tomorrow基金會徐子涵發起人則分析主要國家的網路發展政策,建議政府可借鏡英國開放資料、芬蘭公眾諮詢,以及愛沙尼亞網路服務模組化輸出等成功經驗作法。
- (二) 善用資通訊科技,落實政府前瞻治理
OpenData / Taiwan張維志站長指出現在是資料驅動的資訊時代,強調政府應針對去識別化的公開資料,朝開放資料發展以建立與全民對話新管道。
智庫驅動(DSP) 劉嘉凱發起人建議政府應擔任創新的角色、不要害怕失敗,強調資料運用的跨域合作,並建立「政府-公民」的多邊合作夥伴關係。
台灣網站前端技術網路社群(JavaScript.tw)王景弘發起人則指出,首長與部會本身應作為網路節點,網路強調一對一的平等溝通,所以沒有階級之分,只有知識與實力的分別;隨著網路普及,未來沒有數位落差,只有知識能力運用的落差。
- (三) 數位生活與網路經濟發展
Richi 虛擬貨幣交換中心戴季全創辦人指出,當前法規環境不利創新創業發展,政府應加以檢討,以利新創產業生存。同時,分享i-voting於公館人行道徒步區設置的案例,建議政府於政策規劃時即可透過公眾參與討論,同步修正內容方向,以利政策推動。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葉奇鑫所長強調,政府應強化網路基礎建設,並充分釋出去識別化資料,放手讓民眾運用資料,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同時鬆綁相關法規,提供網路創業者友善的創業環境。
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羅佩琪站長則分享如何運用網站作為資訊提供者的角色,縮短資訊的落差,讓有需要的人快速地獲得需要的幫助。透過寫文章的主動傳播方式,讓網路成為協助解決實體世界問題的關鍵橋樑;同時,應重視網友的想法,從網友中發掘智慧、縮短訊息落差;並強調政府開放資料,放手讓民眾自行運用的重要性。
TechOrange(科技報橘)張育寧總編輯認為,輿論的主控權不在媒體手上而在社群,加上網友想要成為事件的紀錄者、觀點的詮釋者、真相的守護者,所以政府應及早參與網路社群,多與網友交朋友;並指出大量的小溝通比一次的大溝通有效,政府不斷地與小眾團體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