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委託研究內容係研究單位之觀點,不代表國家發展委員會之意見。

英國、德國私營部門參與年金改革之研究
受託/研究單位:國立台灣大學
作者:傅從喜助理教授
完成時間:100-1-30
摘要:  年金改革是近年來歐美國家社會安全體系所面臨的共同課題。由於人口結構的變遷、年金財務的惡化,使得各國年金體系既有的制度安排已無法延續。在各國的年金改革策略中,其中一項重要的途徑,就是降低公部門的角色與負擔,強化私部門做為年金提供者的角色。

  儘管各國既有年金體系的制度模式有明顯的差異,但近年來歐美國家年金私有化的發展相當普遍。本研究選取英國和德國為對象,比較者兩個國家的年金私有化發展。英國的年金體系最早是立基於貝佛里奇模式的理念;德國的年金體系則是俾斯麥模式的代表,兩個國家的年金體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模式。英國在 1970 年代末期保守黨取得執政權開始即進行一連串的年金私有化的改革,到1990 年代末期新工黨贏得政權後,仍持續著年金民營化的改革路徑。德國則是在 2001 年之後才有明顯的年金私有化發展。
  
  本研究的目的,即在釐清兩國年金私有化的背景脈絡與發展歷程,除了探討其年金私有化的政策形成過程,也將比較兩國年金私有化的制度內涵與實務作法,同時分析兩國年金私有化之正反面效果。本研究發現,在人口老化與年金財務等壓力之下,讓私部門扮演更多的養老責任,已成不可迴避的趨勢。但從英國與德國的經驗可發現,強化私部門年金供應之角色,雖能舒緩國家公共年金的支出,但私部門年金之參與者是男性多於女性、高所得者多於中低所得者、任職大企業者多於中小企業受雇者。同時,強化私部門的角色之際,國家在輔助面與規範面的角色將益形重要。鑑於國內剛完成重大年金改革,年金制度尚未成熟,亦無立即的財務壓力,故國內現階段尚非大力推展私部門年金方案之適當時機。但現階段針對私部門年金之議題開始提出各項討論,有助於為未來制度之發展做準備。
發布日期:100-03-02

  • 相關檔案
    1. 英國、德國私營部門參與年金改革之研究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