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

委託研究

列印圖示

◎委託研究內容係研究單位之觀點,不代表國家發展委員會之意見。

未來 10 年我國職業別遞補人力需求推估

 
受託/研究單位:社團法人勞動與發展協會
作者:辛炳隆、賴偉文、許聖章
完成時間:110-12-22
摘要: 本計畫之研究目的是在現有可用的官方統計與推估資料,建立未來10 年職業別遞補人力需求推估方法,同時為使遞補性人力推估這項工作能夠持續進行,本計畫未來也將透過舉辦培力課程對委託單位進行技術轉。

本計畫參照美國BLS對未來職業別空缺數(Job openings)的估計方式,針對特定職業類別轉至其他職業與非就業狀態之機率,以及其他職業與非就業狀態轉至該特定職業類別的機率,分別建構Probit模型,並採用行政院主計總處的人力運用擬追蹤調查資料庫(Manpower Utilization Quasi-Longitudinal Survey, MUQLS)2010年至2019年的調查資料,進行推估。估計結果顯示在遞補人力需求方面,在2021-2030年間,平均每年需求人數前五大職業分別為「商業及行政助理專業人員」、「銷售及展示工作人員」、「採礦、營建、製造及運輸勞力工」、「個人服務工作人員」及「生產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各為208.1千人、190.6千人、164.6千人、156.1千人及145.3千人。而平均每年需求人數最後五大職業則分別為「街頭服務工及非餐飲小販」、「資訊及通訊傳播技術員」、「民意代表、高階主管及總執行長」、「手工藝及印刷工作人員」及「廢棄物服務工及環境清掃工」,各為2.4千人、10.2千人、13.1千人、13.3千人及13.6千人。

在職業別人力填補淨需求方面,職業別人力填補淨需求較高的三個職業依序為「採礦、營建、製造及運輸勞力工」、「個人照顧工作人員」及「商業及行政助理專業人員」,分別為98.9千人、57.8千人及30.1千人。這表示這幾類職業類別在未來10年勞動市場中,由於離開該職業別的人數所產生的遞補人力需求與產業外生的擴張人力需求,遠高於勞工願意進入該職業的人數,若產業對該職業別對人力的需求持續存在,則將造成該職業類別的人力短缺而處於缺工狀態。另一方面,在2021-2030年間平均每年職業別人力填補淨需求最低的職業依序為「資訊及通訊專業人員」、「銷售及展示工作人員」及「資訊及通訊傳播技術員」,這幾項職業的預期填補人數將大於潛在需求人數,超過部份分別為27.7千人、23.3千人、及19.3千人,表示在未來10年的勞動市場中,若勞工進入各職業別的機率不變,我們預期這些職業別的就業人數將增加。

本計畫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1. 因應未來基礎工作職業類別人力的可能短缺,政府單位應當思考我國人力政策如何填補低技術勞工的空缺,或是透過產業政策利用產業升級措施,降低對低技術人力的依賴。
2. 隨著我國產業環境的轉變,使勞動市場對於資訊相關職業人力需求持續提高,政府相關單位應提早因應,在我國未來人才培育政策上,著重在科技與資訊相關產業的職業類別,以滿足我國未來產業的需求。
3. 考量勞動市場及產業趨勢變化,建議未來可以考慮進一步精進目前職業別流出與流入的機率模型,納入外在環境對進出勞動市場機率的影響。

建議未來相關政府單位能建構類似美國CPS擬追蹤資料,使部分預估轉換機率更準確。

  • 相關檔案
    1. 未來 10 年我國職業別遞補人力需求推估結案報告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