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
加值文創產業,建構台灣文化城市美學

發布日期:105年3月10日

聯 絡 人:郭翡玉、陳信揚

聯絡電話:2316-5351、2316-5825

在都市演化過程中,總是面臨傳統產業、在地文化式微及老舊街區邊緣化、頹勢化的威脅;且當代工藝文化、建築美學及典藏藝術價值因未獲重視與保存,同樣也使極富風味的老舊街區建築凋零,優美的傳統文化式微。

自2006年起,為保存及搶救具歷史性資產,政府與民間開始合作推動產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近年來,本會即與相關部會協力,於計畫研擬及審議階段即善用跨域資源整合策略,強化補助型計畫的財務效益,藉由推動量化績效指標(包括參觀人次、營運收益等)及相關補助退場機制,使文化資產得以活化、轉型;受補助的計畫及團體,也能逐步朝向自主永續營運。例如目前正積極推動的「文創發展藍海計畫」、「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及「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計畫」等多項計畫,即有系統、有計畫培育文化創意人才及相關行銷能力,以「文創加值」、「文化創價」、「價值產值化」策略,將文化無形資本轉化昇華為有形資本。

此外,藉由凝聚國內外傳統藝術優秀人才與作品交流,同時充分利用文化資產及歷史建築空間,活化整建各地老舊街區,帶動老街商業活動,創造「老街經濟」,例如新北淡水、鶯歌老街、台北市迪化老街及高雄旗山老街等皆為重要推動成果。在古蹟建築方面,則透過引導社區與具創意的文史工作團體結合,吸引民眾共同參與,一同發掘過去生活的「品味」,醞釀代表在地特色的建築線條、藝文空間,藉以培育深具臺灣文化為主體的生活美學觀,如公賣局-南門工場及小白宮、台南市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臺中刑務所演武場、雲林縣虎尾合同廳舍。依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101年自104年,參訪主要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人數每年均可達1,100萬人次以上。(表一)

未來本會將持續藉由審議部會個案計畫,強化跨域加值理念,推動文化資產活化保存,期將文化創意思維融入民眾生活領域,除提升個人美學觀及人文內涵與生活品質,並進一步賦予城市新風貌及形塑獨特文化氛圍,傳承保存臺灣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促進文創事業群聚效益,創造歷史文化資產永續保存。

表一 近年參訪主要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人數統計表

年度

101

102

103

104

主要古蹟歷史建築參訪人次(萬人)

1,105

1,185

1,250

1,160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發布日期:105-03-10

  • 相關檔案
    1. 國發會1050310新聞稿--加值文創產業,建構台灣文化城市美學R5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