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106年4月17日
聯 絡 人:詹方冠、張琇涵
聯絡電話:2316-5850、2316-5622
台灣紡織業歷經產業結構調整後,已升級轉型為造就百億美元出口、台灣第3大的貿易順差產業,其中機能型布料更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考量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隨著雲端、大數據、物聯網興起,智慧化已是繼自動化之後下一波發展風潮,除智慧化生產外,終端產出也將結合前述科技走向智能型產品。為協助業者組織掌握此一藍海商機,政府積極協助業者推動綠色創新材料之研發應用,持續朝向高值化發展,同時鞏固產業完整供應鏈,以強化國際競爭優勢。
智慧化生產,強化競爭力
根據紡織業拓展會統計資料,2015年台灣紡織業產值約5,320億元,紡織品出口值為3,456億元,貿易順差達2,352億元,為台灣第3大的貿易順差產業,並造就16萬餘的就業機會,國際知名品牌廠如Nike、Under Amour、Adidas、H&M、ZARA等均紛紛來台採購,台灣已為全球紡織物料的重要來源,其中猶以機能型布料為最。
然而近年來面臨東南亞、中國大陸等大規模生產之壓力,業者除須持續研發、掌握高階關鍵技術區隔市場外,生產上亦須由自動化邁向智慧化,透過資通訊技術建置產線互聯網,智能分析、決策、控制、生產,藉由品質、效率的提升進化創造競爭新優勢。
智能型紡織品,市場新浪潮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 (M&M) 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型紡織品市值將從2014年的7.95億美元提升至47.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4%;我國紡織研究所亦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型紡織品產值,將從2016年的1.5億美元,成長到32億美元。
上開資料顯示繼機能性、環保型紡織品之後,智能型紡織品將成為紡織業的新亮點,吸引包括儒鴻、南緯、愛剋智慧科技(AiQ)等多家國際服裝品牌、新創公司等相繼投入佈局,形成一新興產品線,應用於運動健身、醫療照護、安全防護等面向的智能衣,或以具回饋功能的互動式布料結合AR/VR技術,使紡織品成為娛樂商品等。因智能型紡織品深具技術挑戰性,產業鏈範疇含括紡織、電子、光電、資通訊、工業設計等,未來跨領域之異業結盟將為產品研發及產業發展之重要策略。
結合產官學研能量,加速紡織業智慧化發展
為提升經濟動能,政府刻正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其中「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及「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即規劃協助產業導入感測、物聯網等智慧化技術,透過聯網平台智慧排程、智慧管理、智慧製造,提升品質與效率以強化競爭優勢。
為加速跨域整合推動紡織業智慧化,在經濟部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助下,「台灣智慧型紡織品聯盟」(TSTA),已於106年3月31日成立,約計40家業者加入,成員包含上游材料、紡織、電子/系統、認證單位、設計╱通路等領域,首將在5月Computex展聯合宏遠等智慧衣廠商,展示無線生理感測傳輸模組、創新智慧型紡織品與服飾及健康服務系統等成果,強攻全球3千億智慧衣市場。此外,政府亦委由工研院協助成立「智能紡織品聯合設計中心」,建構跨業整合、產業升級轉型、人才儲訓與在地連結等4大策略平台,聚焦高附加價值戶外運動及休閒紡織品研發,期有效提升紡織產業核心競爭力。
台灣紡織業具有從原物料製備到纖維紗線、布種開發之技術及產能,產業鏈完整,且為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之主要原料供應來源,極具國際競爭力,未來結合台灣既有之ICT技術優勢朝向產線智慧化、智能型紡織品發展,將可再度寫下紡織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