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106年1月11日
聯 絡 人:張富林、蘇愛娟
聯絡電話:02-2316-5300轉6218、02-2316-5300轉6261
社會經濟結合社會價值與經濟發展,已被歐美國家視為解決長期性社會問題的一種政策選項,認為可透過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及合作社等多元社會經濟體,在合作與互惠的基礎,實現社會價值帶動經濟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在民間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建立初步基礎。考量社會經濟活動具多元性,為利我國未來相關政策推動參考,國發會今(11)日舉辦「創新社會經濟發展研討會」,與國內專家學者、相關機關、團體100多位代表,共同就我國「社會經濟」政策之推動,從理論概念、國際實務、本土經驗、制度問題與挑戰等進行討論及意見交流。
本次研討會參考國外推展社會經濟經驗,銜接本土既有發展特色,就「住宅合作社」、「長者照顧與社區經濟」、「生養育照顧」及「從農地到餐桌的生活經濟」等4大議題進行討論。以「長者照顧與社區經濟」議題為例,有別於一般商業銀行,合作金融強調過程透明、社員參與、在地服務等。本次研討會以日本合作金融實例,探討在高齡化社會下,因應政府社會福利支出倍增,加上高齡者照顧及孤立問題惡化,如何透過合作金融,活化資產,開創高齡者第二人生,日本政策金融公庫扮演重要的角色。對照我國的儲蓄互助社,也是秉持照顧基層弱勢的精神,提供在地服務、小額快速放款等,講求以人為出發點的共同互助關係。
鑒於農業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會中也探討我國綠色農業議題,藉由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消費者,發起共同購買運動,直接向生產者購買優質農產品,逐步擴大組成消費合作社,集結眾人的消費力,實踐「責任生產、責任消費」的組織精神,輔導農友採用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喚起消費者注重食品安全意識,帶動友善農業和認證產品發展。國發會指出,未來也可以規劃運用社會企業力量,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農業新價值鏈,為農村帶來發展效益。
國發會表示,社會經濟面向廣泛,需結合創新思維,由公私部門協力倡議及推動。社會經濟強調在地化、社區化、弱勢優先與創新方案的具體實踐,面對複雜變動的現代社會與全球化經濟環境,未來政府推動重要政策計畫可結合運用我國豐沛的民間組織力量,導引創新解決方案,以實踐社會公益目的與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