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十大重點服務業行動計畫(99~104年)
    :::
    流行音樂產業發展行動計畫
    壹、 計畫基本資料
      一、 主辦機關:文化部
      二、 計畫內容概述
        (一) 產業現況、計畫內容
          1. 產業現況:價值鏈已由過去以唱片為主體,逐漸轉變為以「錄音著作」、「現場演出」、 「著作權利」為主的三大系統,也是唱片產業主要獲利來源。台灣流行音樂在華語地區仍居創意與品牌領先地位。
          2. 計畫內容:
            (1) 網羅明珠計畫:人才開發與養成,以厚植發展潛力。
            (2) 深耕夢土計畫:活絡國內市場、推動法令鬆綁。
            (3) 傳播天音計畫:創新音樂發展及行銷模式。
            (4) 飛騰萬里計畫:開拓海外華語市場,接軌國際市場,促進國際參與,培植國際型表演實力。
        (二) 推動策略簡述
          推動策略簡述
          發展策略與重點計畫分為「人才培育、開發行銷及活絡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有以下幾個項目來進行:
          實務創作與多元語言創作
          學校教育
          建教合作
          國際師資技術交流
          提升金曲奬功能
          增設獨立音樂奬項
          保存音樂資產
          參加國際音樂節
          參加國際音樂奬項
          海外駐點演出及研習
          輔助表演空間發展
          發展音樂主題觀光
          奬勵創新行銷模式
          鼓勵音樂跨界合作
        (三) 預期效益與目標
          1. 提升臺灣流行音樂之創、製、銷能量,帶動產業創新及升級,99年至103年之5年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2. 吸引人才回流、創造工作機會,5年就業人數由1400人增加為2800人,使臺灣流行音樂人才運用率達到100%。
          3. 提升國內數位音樂產值,協助產業轉型,每年獲利至少成長達2億元以上。
          4. 提供資金協助,提升產業發展動能,促進業者每年相對投資約3,500萬元,5年至少達17,500萬元。
          5. 輔導優質音樂唱片業者,提升市場競爭力,5年至少15家以上。
          6. 促進唱片業培植演唱新人或團體,再造明星級音樂產業人才,每年至少3組,5年可達15組以上。
          7. 輔助參與國際音樂活動,開創流行音樂品牌價值,每年至少15組樂團,5年可達75組樂團。

     

    • 相關檔案
      1. 流行音樂產業發展行動計畫
      2. 流行音樂產業發展行動計畫簡報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