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

院長施政報告

列印圖示
[節錄自立法院第11屆第3會期卓院長口頭施政報告114年2月25日]

113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達4.3%,在亞洲四小龍內僅次於新加坡,經濟表現亮眼;國內生產毛額達25.4兆元,人均GDP達3萬3,883美元;臺股衝破2萬點,全年指數上漲28.47%;民間固定投資突破5兆元,國內外科技大廠紛紛加碼對臺投資,包括微軟、亞馬遜、輝達、超微、ASML、臺灣美光等。全年零售、餐飲營業額分別達4兆8,530億元、1兆378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全年出口規模近5千億美元,亦達歷史次高,今年預估出口更有望突破去年成績。 去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控制在2.18%,國內失業率為24年來新低之3.38%;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平均達5萬6,566元,年增2.16%,為6年來最大增幅。

 壹、 迎面而來的五大挑戰
國人的需要與期許,是行政團隊源源不絕的支持力量,讓我們能以「新力量」、「新方向」積極捍衛憲政秩序及人民權益,充實國防、增強國力,並推動全心照顧、全力發展的政策,讓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然而,臺灣要持續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國內仍有五大急迫問題需要面對與解決,包含人口對策、打詐反毒、人才人力、平穩物價及能源轉型。行政團隊責無旁貸,必須為老問題找新方法,為新問題找好方法,才能持續落實對全體人民的承諾:
一、人口對策:照顧家人同樣是國家的責任
根據國發會最新推估,我國生育率及總人口持續下降,至2030年將開始少於2,300萬人。在超高齡社會及少子女化雙重衝擊下,將同時面臨提高出生率及照顧家中幼兒、長輩的挑戰。產業亦須解決未來勞動力供需問題;隨著社會福利支出增加,政府亦須加速推動財政穩健措施,才能確保國家永續發展。因此,敢生、能養、樂活、尊老,已經不是個人的義務,而是國家的責任。所以,擴大社會與醫療投資,減輕家庭負擔,透過創新經濟帶動未來成長,促進產業轉型並建設智慧國家,和藉由均衡縣市發展來實踐在地希望,都是在人口結構翻轉下,我們勢必要推動的新政策、新建設。
 二、打詐反毒:打造安全韌性臺灣,守護家園
就當前國內安全,社會持續進步,犯罪型態卻也不斷翻新。各項日新月異的詐騙手法,包含社群平台假投資、網路購物詐騙、假交友真詐財等,已成為國人最擔憂的治安問題。而五花八門的新興毒品入侵校園,也易使青少年誤入歧途,造成健康及社會的危害。因此,強化治安,打詐反毒,打造韌性的臺灣,才能提升人民福祉。
 三、人才人力:營造兼顧理想與現實的安心職場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全國受僱員工人數超過845萬。廣大勞工不僅支持著家庭生活,也支持著景氣繁榮。然而,人才的期待與職務的需求,卻不一定能夠對焦。像是學校所教的技能,能否成為社會新鮮人工作的動能?AI快速發展的時代,百工百業的勞工是否都能受惠?營建工程業、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業等基層職缺,該如何順利招募?醫療照顧及家庭看護等需求不斷提升,是否有足夠人力因應等,都是現階段亟需面對的問題。所以,政府為全國軍公教人員加薪之外,亦鼓勵企業提升勞工的薪資;積極對接產業招募的需求,幫助中小微企業順利轉型,以加速邁向人工智慧全面應用的時代。未來新的人才與人力政策,必須要能為勞工兼顧理想與現實,為產業提供人才和資源,讓不同產業類別都能滿足勞動力供需,才能帶動臺灣經濟持續成長並與全民共享。
 四、平穩物價:穩定民生才能安定社會
食衣住行的生活費用,是民眾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國內市場的供需,易受到天災、氣候、節慶影響,也常因國際原物料價格而波動。維繫民生物價穩定,更是政府讓國人安心的重要責任。我們會精準掌握國際原物料情勢及國內民生商品價格變動情形,並嚴格查辦壟斷、囤積、哄抬情事,確保物資供應無虞,以及民生物價平穩,達到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維持在2%以下之目標。
 五、能源轉型:新綠能,新節能,新儲能
隨著臺商及國外大廠擴大對臺投資及半導體、人工智慧持續快速發展,確保能源供給的安全穩定,不僅是民生所需,也是產業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必須擴大氣候行動,增加減碳力度,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我們必須澈底落實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深化產業節能,開發先進儲能,並透過跨部會、跨領域的積極合作,與民間攜手推動以「減碳先行、目標淨零」的能源策略,為下一代綠色成長及2050淨零轉型循序漸進。
為因應以上重要課題,行政團隊在「國家希望工程」引領下,以「行動101策略」發揮創新思維及積極行動,將以下八大施政目標,具體落實民主和平、創新繁榮、公義永續的國家願景。2025年,是我們延續經濟榮景,開創大發展、大溫暖,壯大臺灣的一年。
 
貳、 為下一階段的臺灣做好準備
一、為青年擴大社會照顧
為減輕年輕爸媽養育孩子的負擔,政府去年起實施公立幼兒園平日課後延長及寒暑假照顧服務,並持續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為讓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學生皆有公平就學機會,我們持續縮短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落實高中職免學費,讓經濟弱勢的學生同樣享有教育平權。為照顧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今年已將最低工資調整為2萬8,590元、時薪190元,調幅約4.08%及3.8%,為連續第9年調漲;全國軍公教薪資待遇調整3%,更期能帶動民間企業薪資成長。政府規劃透過推動薪資透明化、實質鼓勵企業加薪等創新策略,以多元方式提升國內整體薪資。例如要求上市(櫃)公司,須在章程明定從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為基層員工調薪或分配酬勞;並研議揭露薪資的方式和門檻,鼓勵中小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只要願意為員工加薪,就能獲得最高3,500萬元的額外融資保證,保證成數最高可達9.5成,手續費年費率僅要0.1%。
政府也持續推動減稅,調高2024年基本生活費及2024年度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各項特別扣除額,今年5月即可適用,約687萬戶受惠。以青壯年雙親的四口之家為例,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年所得在146.1萬元以下可免稅。為了讓青年勇於向世界追夢,本院核定「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提供15歲至30歲青年多元實踐途徑,個案最高可補助200萬元,讓經濟弱勢的年輕人同樣有機會實踐理想人生。
為滿足員工彈性需求,我們推動「雙照顧、雙就業」,完善公共支持體系,逐年提高婦女、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鼓勵他們重返工作現場,確保臺灣經濟成長動能。預計推動每年增加3.5萬名婦女重返職場、12萬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續留或重返職場;同時,研議修正「就業保險法」、「公教人員保險法」及「軍人保險條例」,讓雙親均領滿6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依規定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時,其津貼給付期間得各再延長1個月,以強化經濟支持及提升男性參與。
為擴大照顧青年族群,落實居住平權,加大力道與民間合辦興建各式社會住宅或青年住宅,政府持續推動「百萬戶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及「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並將實施期限延長至明(2026)年,至去年底已核定74萬5,797戶。而為防範人頭戶申貸或有轉租等情事,本院已提出「新青安貸款優化措施」,強化公股銀行貸前審核及貸後稽查,有效促進整體房市健全發展。
 二、為產業推動創新經濟
本院於去年7月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針對「創新經濟」、「包容成長」及「均衡臺灣」3項議題做出各項重要決議,並積極推動中。我們正打造五大信賴產業,使臺灣成為全球民主科技陣營中不可或缺且受信賴的夥伴,並透過創新驅動帶動百工百業發展,預計2028年可新增半導體產值2.66兆元,促使無人機產值成長10倍達300億元。另本院將啟動「智慧國家2.0」,以4年為期,透過「智慧科技、智慧產業、智慧治理、智慧共融」四大分組,實踐「智慧科技島.數位新社會」的願景。政府今年將投入116億元,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透過「3策略、3配套、1窗口」,幫助規模3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發展國內外通路,提供普惠貸款、租稅優惠及信保機制等3項配套措施,並建立單一窗口服務。為因應產業推動雙軸轉型及創新產業趨勢,本院已將「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請貴院審議,展延設備租稅優惠至2029年,並新增「人工智慧」及「節能減碳」等適用項目,保護我國產業關鍵技術,守護國家經濟社會安全。
本院並已核定「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加強培育本國數位人才,以及延攬、留用國際人才。截至去年底止,本院已核定半導體、電動車、智慧機械與電網、離岸風電等20座區域產業人才與技術培育基地,外國專業人才有效許可5萬3,770人、外國特定專業人才累計許可1萬7,051人(含就業金卡),共7萬821人,並已留用3萬多名中階技術人力。
為促使民間豐沛資金導入「國家希望工程」,均衡臺灣各項公共建設,政府已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成立院級促參平台,將引進兆元資金,投資在臺灣重大建設及產業。
我們也推動具備臺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吸引境內外資金,壯大資產管理產業,並提升臺灣在亞洲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力。目前已選定高雄設立地方資產管理試辦專區,提供金融機構進駐,試辦高資產客戶業務、國際金融業務及跨境金融服務。此外,政府也已預告修正「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降低業務限制,鼓勵更多銀行積極拓展財富管理市場,預計帶動境內外資金投入臺灣市場,進一步強化金融產業發展。
我們自今年1月6日起推動創新板新制,全面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限制,讓一般投資人都能夠參與,協助優質新創企業發展。此外,好的政策繼續推,政府亦推動修法,延長現股當沖證交稅稅率減半3年,維持交易動能及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至今已吸引1,664家企業,投資金額逾2兆5,277億元,創造本國就業人數約16萬749人。未來方案將延續至2027年,新增適用全球臺商及外人投資企業,聚焦五大信賴產業、服務業及大健康產業,並要求具備AI運用元素且逐步落實減少碳排,預計3年內創造6,000億元投資及約4萬個就業機會。
 三、為永續開發多元綠能
為環境永續發展努力,加速接軌國際減碳趨勢,環境部已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2030年相較2005年減量目標從原先的「24%加減1%」,提升為「28%加減2%」。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也決議要提出更加積極的減碳新目標,預計我國NDC(國家自定貢獻)3.0版的減量目標,2032年為「32%加減2%」,2035年則為「38%加減2%」。為健全碳定價制度,政府已公告碳費制度3項配套子法及徵收費率,並自今年起正式實施碳費制度,預計有281家企業納入收費對象,以分階段徵收碳費及優惠費率,促使企業加速低碳轉型。
本院並已成立永續長聯盟,由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指派副首長擔任機關永續長,負責優先完成內部碳盤查、公務車全面電動化、完成建築能效標示、提升綠色採購等永續轉型策略及措施。政府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維持供電安全和穩定,依法朝非核家園邁進。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去年已增加到21.05GW(百萬瓩),發電量也已達到333億度。以能源占比來看,燃煤39.3%、燃氣42.4%、再生能源11.6%、核能4.2%,顯示燃煤發電占比已逐步減少,再生能源則逐步增加。而為強化綠電交易平台的中立性與獨立性,將特定電力供應業納入管制,促進電力市場健全發展,本院已將「電業法」修正草案送請貴院審議。
為加速推動太陽光電設置,政府將自今年起4年投入40.8億元,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預計4年將新增1.2GW屋頂型光電設置量。離岸風電已正式邁入第3階段區塊開發階段,第一期已有5家業者完成簽約,將新增2.3GW,第二期已有5家業者獲配,將新增2.7GW,預計於2030年前陸續完工併網。另有關地熱能、小水力發電等多元前瞻綠能,已於宜蘭清水、仁澤及臺東金崙等6地設置淺層地熱案場,並探勘宜蘭員山、臺北大屯山及花蓮瑞穗等10處地熱潛能區;並擴大推動「在地發電,在地使用」的小水力發電,包含臺東利嘉淨水廠與臺中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已開始供電,整合水資源及再生能源,帶動國家永續發展。
為持續推動深度節能,政府於今年預算編列242億元,以擴大ESCO服務產業能量,由公營企業如中油、台電、台糖、台水、中鋼,及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和三軍總院等單位帶頭,提供技術諮詢、專案貸款信用保證,並將節能設備納入投資抵減項目;同時「以大帶小」促成供應鏈或企業集團共同節電。此外亦延續家電汰舊換新補助,預計2025至2026年再汰換414萬台,擴大節能效益。而為強力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的犯罪行為,政府正積極協調,將建立透明化、自動化、高效率之線上光電案件申設平台,創造農漁民、業者與政府多贏局面。
 四、為人民打造健康臺灣
健康是文明國家的象徵,也是幸福社會的基礎。全民健保已開辦30年,為持續促進全民健康、全齡照顧、貢獻國際衛生安全體系等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願景,本院將推動十大「健康臺灣」相關新制,主要項目如下:
(一)將提出「長照3.0」完整計畫,在過去長照服務涵蓋率已達85.43%的基礎上,持續落實在地安老,強化醫療及照顧系統的銜接及整合,並增進對中重症的照顧,以有效串聯各項長照、醫療、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及時接住被照顧者及照顧者。
(二)今年起擴大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第2期「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及15-45歲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並於偏鄉擴大試辦「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
(三)推動「擴大癌症篩檢服務」,自今年起全面擴大公費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之篩檢對象,並新增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下修適用至30歲以上族群;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以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同時推動「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中長程計畫」,與考試院成立院際平台,以「考用合一」精進國家考試作業,增補護理人力。
(四)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於2032年達到將80%三高病友加入照護網、照護網內8成三高患者接受生活習慣諮詢,讓三高控制率達80%等目標,保障國人心血管健康。
(五)促進健保永續,提供民眾最高品質的醫療照顧,本院已核定122億元經費,將去年健保點值補足到至少0.9元,並於今年編列336億元挹注健保,穩健健保財務。
 五、為均衡臺灣促進城鄉發展
為落實總統「均衡臺灣」治國理念,政府已規劃六大區域產業與生活圈,包括北北基宜「首都圈黃金廊帶」、桃竹苗「桃竹苗大矽谷」、中彰投雲「精密智慧新核心」、嘉南高屏「大南方新矽谷」、宜花東屏南「東部慢活城鄉」及金馬澎「低碳樂活離島」。我們並陸續在各縣市推動超過140項重要基礎建設,並擇定旗艦計畫包含: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第二期擴建、國家兒童未來館、部立苗栗醫院急重症醫療大樓擴建、智慧光產業及航太無人機發展、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第一階段籌設計畫、高鐵延伸屏東、岸內影視基地、加速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等,將積極促進地方就業、產業繁榮發展,縮短城鄉及貧富差距,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政府編列整體治水預算達551億元,持續推動「新治水、新供水、降漏水」,確保水資源充足及安全。本院已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以系統性治水模式,導入智慧防災及數位轉型,協助地方政府提升國土韌性。今年竣工的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每日可提供彰化21萬噸、南投草屯4萬噸地面水。下游鳥嘴潭淨水廠工程將加速進行,為中彰投雲「精密智慧新核心」發展布建完善的水資源基礎。
政府亦持續推動「降低漏水率計畫」,台水公司漏水率已由2012年底的19.55%降至2024年的11.99%,每年減少約5.22座湖山水庫水量。政府自今年起持續投入8年808億元改善漏水,期能於2031年達成漏水率降至10%的目標。
安全便捷的鐵公路及海空港交通服務,是地方期盼的重要建設。「高鐵彰化站與臺鐵轉乘接駁計畫」田中支線鐵路新建工程預計2029年通車、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已於去年11月全面啟用,每年可創造150億元產值。未來高鐵南延屏東將採「高雄方案」,打造高屏高鐵共同生活圈,以及臺灣新南向重要門戶。
為永續發展農業,確保糧食安全自主,臺灣可望於今年率先成為亞洲唯一傳統豬瘟、口蹄疫及非洲豬瘟三大豬隻疫病的非疫區國家;去年優質生鮮豬肉睽違15年再度重返新加坡市場,養殖龍虎斑、紅肉紅龍果成功外銷日本等,都代表我國農產品成功開拓多元市場,與推動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皆有助實質提升農民收益。
六、為國家形象營造臺灣國際品牌
文化是國家的靈魂,今年政府編列文化預算為歷年最高,將規劃推動12項「沃土計畫」,包含向下扎根,將文化幣向下延伸至13歲至15歲、成立「小公視」、繪本新秀計畫等,讓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能輕鬆吸收藝文養分,以及帶動各領域的文化輸出及交流。同時,政府將建立「100個文化基地」,打造與串連社造點、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生活美學館、表演藝術、展覽場館、書店等成為文化基地,透過旅遊觀光形成有經濟規模的文化產業。
今年起,文化部也將推動「出版產業振興方案114-119年中程計畫」及「重建臺灣藝術史2.0(114-117年)」等計畫,壯大文化內容,發展臺流經濟,像過去促成黃土水「甘露水」國寶雕刻重新出土般,為全民找回臺灣文化認同。並透過黑潮計畫強化內容製作能量、打造岸內影視基地培植人才,創作以臺灣元素為主體,兼具國際發展潛力的影視作品,帶動「文化新國力」的全面振興。去年優秀的臺灣選手及團隊,不論是在巴黎奧運、帕運、世界12強棒球賽,都有驚豔世界的精彩表現。而今年的亞洲冬季運動會,陳映竹選手首度奪得女子100公尺大道競速滑冰銅牌,為臺灣隊史帶回第一面獎牌,更讓國際看到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同樣能在冰上運動取得佳績,也凸顯了賽前情蒐、賽中後勤、賽後持續培訓的團隊重要性。
為了提升國家整體運動發展,政府今年即將成立全新的運動部,下設全民運動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的「1部、1署、3中心」,廣邀包含選手在內的多元專業人才,全力落實運動部各大願景:適應運動、全民運動、體育競技、國際事務、運動產業。
為使疫後觀光復甦,臺灣努力於穩健中求成長。去年雖因地震、颱風、中國軍演等因素影響,實際來臺旅客約786萬人次,而國內旅遊人數亦近1.9億人次,今年政府將持續推動跨部門運作與投入資源,突破千萬旅客來臺,振興國內觀光產業。
七、為多元族群守護文化及權益
在我們共同生活的群島上,不同的文化是平等的,多元的語言更可以是共通的聯繫方式。
本院接續總統府原轉會相關歷史正義法制化作業及執行工作,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以原推會持續推動原住民希望工程。客家文化以忠義精神傳世,展現「忠於國家,義於人民」的精神團結打拚。政府今年除持續推動客語及文化傳承,鼓勵客家藝文發展外,另投入約11.8億元擴大客庄創生環境營造,打造客庄22處生活交流中心。此外,為提升青年參與客家公共事務,客委會將於今年成立第1屆「客家青年諮詢委員會」,廣納不同世代觀點。
新住民為社會帶來新的活力,是臺灣家庭、職場、經濟的重要一份子。本院已核定「通譯制度精進試辦計畫」,將現行通譯區分為司法通譯、公共事務及外語諮詢人員等3類,逐步健全通譯制度的發展,提升對新住民的照顧及權益保障。轉型正義是民主、公義的基礎,也是政府的法定任務。「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已於今年1月3日修正公布,保障受領人確實領取賠償金或返還之財產,且不影響其原有社福資格;本院「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已送請貴院審議,希望朝野共同支持,銘記威權歷史的教訓。本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亦通過「轉型正義階段政策重點策進方案」,提出後續重要政策目標,進一步深化臺灣具備韌性的自由民主價值。
八、為壯大臺灣捍衛安全、強化國防
打擊黑金槍毒詐,守護社會治安,是政府首要工作。針對國人與政府皆深惡痛絕的詐騙,行政院已成立打詐指揮中心,今年起將完備「打詐四法」的配套子法,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並落實網路廣告平台業者之廣告實名制,強化打詐儀錶板功能。未來我們會與各平台業者確保溝通管道暢通,要求落地管理並加強內部管控;同時規劃改善金融及地政流程,以及研議快速取回遭詐財產的法律途徑,減少民眾財產損失。反毒方面,為防制新興毒品危害,政府已將依托咪酯改列為第二級毒品,提升壓制力量及刑度,避免毒煙戕害青少年及國人健康。今年起我們投入150億元,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3期,以科技加強緝毒、阻絕邊境、提升檢驗量能、防止毒品入侵校園等措施,達到無毒家園及無毒校園願景。
道安方面,政府持續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已完成789處易肇事路口、2,978處省道路口改善,短期內各項事故數據均有減少,將持續追蹤辦理成效並積極改善道路交通安全。「TPASS 2.0」上路,為公共運輸常客提供更多優惠,每月使用電子票證搭乘達11次以上者,最高可獲得40%的乘車金額回饋,鼓勵民眾使用安全、舒適、便利的大眾交通工具。
資安方面,為保障國家資通安全,行政院已公布公務機關原則全面禁用DeepSeek AI服務,並務必遵循「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同時,為確保對外通訊順暢,避免因灰色地帶侵擾受損,行政院已核定將臺馬海纜等10條國內海纜,列入關鍵基礎設施,投入更多資源維護,必要時啟動備援措施及加速修復速度。
今年一月,我很高興能與捍衛藍色國土的海巡署同仁,見證首度由三位蘇澳岳明國中小學帆船隊的女同學,擔任全新600噸級巡防艦「蘇澳艦」的擲瓶儀式特別來賓。她們成功完成環島壯舉,這份勇往直前的自信,也共同成為我們守護臺灣藍色國土的勇氣。同日交船的600噸級「長濱艦」及PP-10096、PP-3525兩艘巡防艇,分別是目前我國海巡署建造最大、速度最快的最新戰力,並逐步完成「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141艘目標,投入捍衛海疆、保衛國土安全任務。
中共去年多次在臺灣周邊展開針對性軍演及各種滋擾,嚴重破壞區域和平與臺海穩定,且不時運用假訊息及認知作戰等方式,試圖影響我軍民士氣。為捍衛國家主權,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全面提升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政府亦積極扎根國防自主,推動國防先進科技研究及武器系統自主研發。國機國造部分,新式高教機截至今年2月止,累計交機42架;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已於去年10月交艦,而潛艦「海鯤號」正進行泊港測試(HAT),預計今年11月交艦。此外,鑑於無人機可發揮創新不對稱作戰效能,政府持續採多元管道籌獲各類型無人機及反制無人機裝備,強化整體作戰能力。民主在臺灣不僅代表自由的生活方式,更是外交上贏得友邦及國際信任的品牌。我們將以結合「價值外交」及「經濟外交」的「總合外交」為策略,發揮我國經濟優勢,持續深化與友邦及美、日、歐等理念相近國家夥伴實質合作,布局全世界。
兩岸關係方面,我方將本於對等、尊嚴原則,穩健推動兩岸在文教、經貿、觀光等方面健康有序的交流。然而,中共持續對臺軍事脅迫,不僅衝擊區域安全穩定,也是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及臺海和平不穩定的關鍵。面對中共威脅,政府將積極落實總統「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臺灣國防、經濟安全、供應鏈和社會韌性,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守護全體國人,並攜手全球民主陣營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及印太安全。

參、 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去年在重要國際運動賽事,臺灣選手都有振奮人心的優秀表現。在頒獎時全場合唱國旗歌的巴黎奧運、為選手撿拾護齒套展現運動家風度的巴黎帕運、創下35年來首度奪牌紀錄的亞洲冬季運動會,以及在拿下第3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時,「Team Taiwan」、「臺灣尚勇」的歡呼聲傳遍大街小巷,都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心。這也代表只要朝野、中央和地方、政府與民間團結一致,我們將能持續寫下屬於中華民國臺灣、也鼓舞世界的成功故事。今日的成功,奠基於過去的努力;明日的榮耀,是因為今日的團結。這個時候,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去年520上任以來,我特別關切中油公司天然氣三接工程、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以及淡江大橋建設計畫的進度。這三大工程,都是從我過去在行政團隊服務時,與同仁團結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分別在今年上半年、今年年中及今年年底開花結果的北部重大建設。同時,政府正積極推動「南北雙空港計畫」,扮演關鍵樞紐的小港機場,將是實現「大南方新矽谷」的基地及新南向的門戶。今年小港機場將有大型飛機起降,直飛美國不是夢。中央支持的「高雄小港機場新航廈建設」,第一期預計於2032年如期如質完工,帶動南臺灣整體發展。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為3兆1,325億元,較去年增加2,806億元,是因為有許多新增項目,包含公共建設798億元、國防經費415億元、健保財務協助方案336億元、健康臺灣深耕措施60億元、國家癌症防治計畫40億元、撥補住宅基金興辦社宅等200億元、國民年金136億元、科技發展計畫190億元,以及2歲至未滿6歲幼兒照顧及服務49億元等。當前經濟成長快速,公共服務量能也必須因應增加,政府有義務全力照顧、全速發展,以不辜負全體人民的努力。
感謝總統依憲法第44條,邀集五院院長啟動院際溝通,也是期盼五院同為憲政機關,須共同肩負憲法忠誠義務,相互監督制衡,也應彼此尊重扶持。
朝野必須「和解共生」,才能順利推動各項福國利民的法案;兩岸關係應在對等、尊嚴原則下「和平共榮」,才能確保臺海和平穩定;臺灣必須緊密與全世界積極互利合作,才能「合作共贏」。我與行政團隊一直秉持「誠意溝通、人民優先」的理念,與貴院及各位委員先進持續溝通,盼能在維護憲政秩序、捍衛人民憲法權利的基本前提下,為全體國人創造最大的福祉。

面對全球局勢快速變遷、各項嚴峻挑戰紛至沓來,中華民國臺灣有最佳的戰略地位。我們有先進科技領航,中小微企業轉型,及厚實的公共衛生體系,多元文化底蘊,更有高效率的生產力,及和諧的勞資關係。只要朝野一致,攜手合作,必能「團結大臺灣、布局全世界」,開創壯大臺灣新時代的顛峰。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