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施政方針
[節錄自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陳院長施政報告(口頭報告)2023年2月17日]
蔡總統領導國家 6 年多來,帶領臺灣往正確的方向大步邁進,無論在促進經濟發展、照顧人民生活、堅守國家主權,以及提升國際地位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儘管 2020 年起,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襲捲全世界至今,對全球經濟民生與產業供應鏈產生重大衝擊,臺灣因為防疫得宜,加上政府超前部署,推動「5+2 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優化投資環境,引導資金回流,同時加大力道執行前瞻基礎建設及擴大內需等諸多措施,使得臺灣在疫情期間展現堅韌,經濟表現遠比絕大多數國家來的好,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達 6.53%,創近 11 年來最高。
這 6 年多來,政府穩健施政,國家財政良好,持續為國人加薪、減稅、增福利,從小顧到老,從家庭顧到學校。政府也嚴守財政紀律,中央政府總決算已連續 5 年歲入歲出有賸餘、且連續 4 年的賸餘超過千億元,2021 年甚至賸餘近 3 千億元,2022年可望再創下歷年新高。
正因為臺灣這幾年來總體經濟表現佳,全國稅收超出預算數,加上政府嚴守財政紀律,所蓄積的財政量能,得以支撐國家未來發展所需。因此,行政院已在2023年 1 月 12 日將「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希望在關鍵階段,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與全民分享。
2023年仍然充滿挑戰,面對烏俄戰爭的後續影響,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地緣政治風險、氣候變遷,以及國際政經局勢變動等,都需從各個面向審慎因應。行政團隊將以同理心與關懷心,更加體察民意、重視溝通,加速全方位建設,全力落實蔡總統所交付的四大任務:
一、階段性盤整各項防疫措施,讓民眾生活更加正常化,持續穩定邁向疫後復甦新生活。
二、進行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從育兒到長照、從租屋族到房貸族、從學貸壓力到缺工問題,再到治安、道安、資安等,全面革新社會照顧體系。
三、提升國家基礎建設,賡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並全面完善農漁村環境基礎建設;同時強化中小企業競爭力,協助傳統產業升級。
四、持續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臺灣下一世代科技研發實力,打造更有競爭力的體質。
新的內閣團隊將儘速展開全面建設,打造一個「溫暖而堅韌」的臺灣,讓臺灣在下一個十年,更具備面對國內外諸多挑戰的韌性及持續領先的競爭力。
強韌經濟,永續發展
為推升經濟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政府將持續藉由「投資臺灣三大方案」驅動投資,加速落實科學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的新設及擴建,推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臺灣前瞻科技研發,構築更有競爭力的環境,鞏固臺灣在世界科技的關鍵領先地位。
在人才培育、延攬與留用方面,目前已成立 11所國家重點產業領域研究學院,直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政府核發的「就業金卡」也已突破 6 千張,成功吸引半導體、離岸風電、金融、文化藝術等各領域的外籍高階專業人才來臺發展,政府也藉由「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將優秀且成熟的外籍技術人才,留為國用。
中小企業是撐起臺灣社會民生安定的重要骨幹,但在疫情期間卻是受衝擊較深。政府自2022年起推動 5 年近 1,000 億元的「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輔導企業數位轉型,促進創新研發,強化產業科技經營力與永續生產力,另正規劃運用疫後特別預算,協助中小企業的智慧化、低碳化轉型,並強化其所需的基礎設施,輔以專案貸款,以助其穩健經營、留住人才,同時邁向轉型升級。
永續發展是人類的願景,也是我們對後代子孫的共同責任,政府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展,2022年太陽光電的推動量 2.5GW,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1 年,離岸風電已累積設置 191 座離岸風力機,2023年併網的風場,也累計將有約 2.2 GW 的風電可加入電網,2022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已達 200 億度電,占全年 8%,創歷史新高。未來政府會持續加速整體綠能發展進程,確保穩定供電,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等目標。
「淨零排放」是全球環境永續的共同目標,也是臺灣強化環境韌性的重要工作。蔡總統已在2021 年宣布臺灣要從「能源轉型」走向「淨零轉型」,2022年 3 月政府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1 月 10 日立法院也已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 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而「淨零排放路徑 112-115 綱要計畫」預計 4 年投入 743 億元,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期讓國內各產業、相關領域能順利與國際接軌。
溫暖家園,貼心照顧
為全面革新社會照顧體系,讓國人安居樂業,在治安方面,政府除持續透過檢、警、調、憲、海關、海巡等六大緝毒系統合作,強力掃毒,遏止毒品危害國人生命健康,並加大力道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務求溯源斷根、嚴懲不法。我們也將全力掃蕩黑道幫派,加強肅槍行動。政府有決心要保障國人道路交通安全,行人是最弱勢的用路人,我們將「行人路權」列為道安改善重點,專案列管,從觀念、執法、道路環境,以及監理作為等面向,接續推動各項精進作為,務求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死亡數。
資安即國安,為確保資訊安全,政府將持續強化國家的數位韌性及資安防護體系,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已在2023年 2 月 10 日揭牌,將有助培育實戰人才,推動新興資安技術應用,協助應變處置重大資安事件。
針對個資外洩事件處置,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及其主管事業在發生重大個資外洩事件時,必須依據現行聯繫機制立即通報,同時須偕同數位發展部及所屬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在 3 日內進行行政檢查,10 日內完成檢查報告,且在兩週內做成處分。行政院也正積極研議建立個資保護的獨立監督機制,同時進行「個人資料保護法」與「資通安全管理法」的配套修法,提高個資外洩罰則,擴大納管對象,強化與要求公私部門對個資保護之責任。
蔡總統上任後,政府已連續 7 年調漲基本工資、6 年調漲基本生活費。2023年勞工每月基本工資、時薪比起 2016 年,總調幅分別達到 32%及 47%。我們將持續強化對基層勞工、家庭的照顧。
在強化農漁民保障方面,政府近年來已完成農漁民的「三保一金」四大福利拼圖,並自2022年第1 期稻作起,推動「水稻收入保險」,提供稻農基本保障。2023年 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讓農保的生育給付、喪葬津貼都大幅提高。
少子女化對策經費,從 2016 年的 150 億元,成長到2023年編列超過 1 千億元,公共與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學費每月最多只要 3,000 元,育兒津貼更從2022年 8 月起一舉提高為每月 5,000 元,第二胎6,000 元、第三胎 7,000 元。
「長照 2.0」預算也由 2016 年的不到 50 億元,成長到2023年編列近 650 億元,服務據點從原本的 700 多處,提升到超過 1 萬 1,000 處,人力也從 2 萬 5,000 人,增加到超過 9 萬人,受惠人數更從 10 萬人成長到超過 41 萬人。未來政府將持續精進相關措施,體恤照顧者與婚育家庭辛勞,降低大家的負擔。
為全力避免物價波動影響民生經濟,減輕人民負擔,政府適時管控,並透過多元政策平穩物價。匡列預算,挹注台電公司,進行電價補貼,以穩定電價,並從源頭控制能源及各項原物料的價格,多次實施減徵黃豆、小麥、玉米等關鍵原物料稅負措施。
為讓年輕人都能有一處安身立命的住所,政府致力實現 8 年 20 萬戶社會住宅政策,目前直接興建住宅近 7 萬 2,000 戶、包租代管社會住宅約 5萬 9,000 戶,合計已達 13 萬餘戶。未來,政府也將擴大推動包租代管,並研擬更多元的平價住宅供給方案。2022年推動 300 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後,獲補助戶數從 2019 年的 6 萬戶,一舉提高到近 28 萬戶,2023年將啟動隨到隨辦,並放寬申請資格,將補貼年齡從 20 歲調降到 18 歲,大學生也可以申請,一併受惠。
為降低通勤者負擔、紓解交通壅塞,落實節能減碳,政府也已規劃「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將推動北北基桃、中彰投、高高屏等三大生活圈通勤族公共運輸補貼方案,同時因地制宜,規劃其他區域的通勤與觀光公共運輸措施。
2022年,政府全數實現「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中央廚房大帶小」校園三大革新政策,我們將持續精進數位學習環境,強化校園供餐品質,為下一代提供適性多元的教育資源,也會深耕高等教育,落實國家語言的保存與發展,同時致力提升國人英語能力。
守護臺灣,立足世界
臺灣的民主,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民主的臺灣,對於自由、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堅守,以及無畏極權威脅的堅定,正是這幾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吸聚國際目光、備受世界肯定的關鍵。
近年來,臺美關係史上最佳、臺歐關係屢有重大突破,從美國、日本,到歐洲多國與歐盟,每一年都有許多重量級訪團來臺,且層級一再創新高,愈來愈多的國家及國際組織,以更頻繁的實際行動,具體表達對臺灣的強大支持。未來政府將持續加速臺美貿易談判進程,持續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印太區域的自由與開放,確保區域的穩定與繁榮。
為守護我們美麗的國家,以及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首重強化國防戰力韌性,2023年度編列的國防預算規模超過 5,800 億元,正充分展現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確保國家安全的意志。
「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為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政府除持續推進國防自主外,同時強化全民防衛體系。繼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於2022年 1 月起正式成立運作後,蔡總統親自督導國安團隊,提出「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規劃以志願役軍人為主的「主戰部隊」,以義務役為主的常備「守備部隊」,整合原有「民防系統」及「後備部隊與後備系統」,成為四大防禦區塊,以提升整體全民國防戰力,並自 2024 年起,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
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高度共識,政府將以蔡總統所提出的「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致力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疫後復甦,堅韌臺灣
政府在各項防疫物資、抗病毒藥物均整備到位、充足,且國人完整接種 2 劑疫苗的比率已接近 9 成、追加劑接種率超過 76%的情況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2022年 10 月 13 日,政府宣布重新開放邊境,12 月 1 日起取消室外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2 月 20 日更進一步放寬室內配戴口罩的規定,3 月 6 日起,各級學校校園室內也將放寬戴口罩的防疫措施。
由於202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為在疫後關鍵階段強化推動經濟與社會韌性,並將經濟成果與全民共享,「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總經費上限3,800億元,其中,1,000億元挹注勞健保及台電公司,1,400億元執行經濟成長全民共享,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
另1,400億元部分,則包括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教育部、文化部、衛福部,以及農委會等7個部會,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擴大公共運輸補貼,加速吸引觀光客來臺,強化農業基礎設施,推動藝文振興,擴大實物銀行據點,加強照顧弱勢族群,提供關懷服務與學貸及房貸補貼,減輕居住負擔等,以全面強化臺灣疫後經濟與社會韌性。
溫暖要即時,行政院將以最快速度、最多元形式,進行現金發放,方便民眾領取。
團結合作,幸福共好
國家要團結,我們才能打造一個堅韌溫暖的臺灣,不管是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或是防疫,都必須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集全民之力,一起來成就。
現階段正是臺灣疫後社會療癒、經濟堅韌重建的關鍵時期,行政團隊一定全力以赴,守護國家,建設家園,提升國力,讓社會更溫暖、國人更幸福、國家更進步。願「慈愛與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平安,彼此相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