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

    推動成效與展望

    列印圖示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成效
    政府於106年起推動前瞻計畫並編列第1至3期特別預算合計約5,599億元,推動期間透過積極盤點地方建設的需求,優先納入有助於區域平衡及聯合治理的跨縣市建設,以及過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落後偏鄉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此外,配合加速國家經濟轉型、區域融合與衡平發展,持續推動軌道交通,並大幅提升水資源、數位、綠能、產業、教育社福、原民及客家等基礎建設水準。
    推動前瞻計畫之整體效益,涵蓋經濟、社會及環境等層面,以經濟層面為例,公共投資擴張可帶動資本存量累積,進而提升總要素生產力,厚植經濟成長潛能,整體施行效益包括:
    • 總體經濟面:第1期(106年9月至107年)帶動實質GDP增加1,067~1,209億元;第2期(108年至109年)增加2,832~3,019億元;第4期(112年至113年),則預計帶動實質GDP增加2,851~3,505億元。
    • 人力需求面:第1期及第2期已創造約10.1~11萬個工作機會;第4期特別預算投入後預估再增加6.9~7.5萬個工作需求。
    • 區域均衡面:前瞻計畫優先補助跨縣市建設及過去投入相對不足地區,實施自106年9月至110年底止,如以財力分級區分,以第五級人均獲配之經費(2.5萬元)最高,約為第一級投入規模的8.93倍。如區域分布,以離島地區人均獲配之經費(3.94萬元),約為北部地區的4.33倍。
    政府持續透過前瞻計畫投入重要基礎建設,布局產業未來發展所需,支持各部會及各縣市確實需要之建設,並優先推動有助於均衡區域發展及偏鄉公共建設,顯著提升我國整體交通、環境整備、數位、綠能及教育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目前前瞻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約2,102億元,政府將延續均衡區域發展、強化偏鄉建設等計畫外,並針對5G、數位發展、AI、資安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產業振興發展所需基礎建設等均將持續推動,並擴大數位轉型、環境永續及打造韌性國家等相關計畫經費。
    前瞻計畫完成後,將有助國內經濟邁向包容永續的可持續成長發展之非量化的經濟效益,還包括透過軌道建設、城鄉建設,可建構更便捷完善之公共運輸系統,均衡區域發展;經由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可提高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促進環境永續發展;食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的推動,均可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數位建設與人才培育,將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及科技創新,有助經濟長期發展。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八大建設項目成效說明
    1. 軌道建設:鐵路系統部分,推動「臺鐵南迴臺東潮州段電氣化計畫」、「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等相關計畫,後續將完成環島鐵路電氣化,花東全線雙軌化,提升鐵路路線容量;捷運運輸系統部份,推動「安坑線輕軌運輸系統暨周邊土地開發計畫」、「淡海輕軌運輸系統」等相關計畫,後續將可建構快速又更便捷的都會捷運系統,帶動產業發展,提升觀光效益,創造就業機會。
    ndc
    軌道建設-安坑輕軌
    1. 水環境建設:推動「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備援調度幹管供水改善計畫」、「加強平地人工湖及伏流水推動計畫」、「建置水資源智慧管理及創新節水技術計畫」、「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等相關計畫,持續透過治水、淨水、親水及節水等措施,營造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及親近水之優質水環境。
    水環境建設-烏溪鳥嘴潭人工湖(水利署提供)
    水環境建設-烏溪鳥嘴潭人工湖(水利署提供)
    1. 綠能建設:持續補足我國綠能技術及建設缺口,推動包括「強化電網運轉彈性公共建設計畫」、「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產業技術升級輔導計畫」、「沙崙科學城公共建設相關計畫」、「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等相關計畫。後續將可透過能源轉型帶動產業創新發展,打造臺灣為亞洲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的動能,完備綠能發展所需的環境。另外112年起,將配合2050淨零轉型政策,政府透過前瞻計畫投入資源協助開發國內再生能源,強化電力系統整合與儲能電網布建,擴大碳捕捉、淨零建築及自然碳匯等前瞻技術開發,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
    2. 數位建設:前四年(106-109年)數位建設主要推動「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為核心,推動寬頻建設、網路安全、數位內容、數位服備及人才培育等基礎建設;數位建設2.0(110-114年)以「建構支持臺灣未來10年發展的數位建設」為願景,協助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完備「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基石,加速臺灣數位轉型,也累積我國在後疫情時代的國家數位競爭力。以5G網路建設為例,將加速我國5G網路建設普及,帶動我國5G智慧服務發展,讓國民能體驗5G多樣化應用服務,並提供經濟誘因促進民眾運用5G服務,後續將可運用5G推動遠距及行動等智慧醫療;此外,透過相關數位建設計畫推動,普及智慧型文化、交通、氣象等公共服務,擴大民生公共物流網數據應用,並厚植數位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數位轉型及數位人才淬煉。
    數位建設-校園5G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數位建設-校園5G示範教室與學習載具計畫
    1. 城鄉建設:推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計畫」、「整建長照衛福據點」、「改善停車問題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觀光前瞻建設計畫」、「海洋觀光計畫」、「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原民部落營造」、「客庄369幸福計畫」、「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等相關計畫,有助於提昇公共環境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均衡區域及偏鄉發展。
    城鄉建設-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寶高智慧產業園區)
    城鄉建設-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寶高智慧產業園區)
    城鄉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鵝鑾鼻日間照顧中心)
    城鄉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鵝鑾鼻日間照顧中心)
    城鄉建設-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計畫
    城鄉建設-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計畫
    城鄉建設-補助原民部落特色產業,推廣原民產業與文化
    城鄉建設-補助原民部落特色產業,推廣原民產業與文化
    1. 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營造友善育兒空間計畫」、「建構0-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計畫」等計畫,有效提升國人生養子女意願及女性投入職場比率,提升閒置空間再利用,活絡整體照顧及福利服務資源。
    2. 食品安全建設:推動「食品安全建設計畫」,強化衛生單位檢驗效能及品質、強化中央食安檢驗量能、提升新興傳染性疾病醫藥品及食因性病原檢驗研究量能及標準化等建設,有效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把關量能,因應未來食安治理檢驗效能與品質。
    3. 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推動「2030雙語政策」、「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數位與特殊技術人才發展計畫」、「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計畫」、「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等相關計畫,,培養本土雙語與創新發展人力資本,提升人才與產業國際競爭力,協助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與國際接軌,建立我國成為頂尖科技人才基地的願景。
    人才培育建設-2030雙語政策
    人才培育建設-2030雙語政策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