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研究計畫與成果
:::

已完成研究

列印圖示
智慧醫療關鍵議題與對策之研究

  臺灣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將對醫療照護形成沈重的負擔,且由於醫護人力不足、醫療資源分佈不均,使偏鄉地區民眾就醫可近性降低,醫療照護品質也同時受到影響。歐美國家為控制醫療支出的持續增加,策略之一即是朝智慧醫療服務產業深化發展,透過導入資通訊技術及系統,來提升醫療效率與醫療服務品質,使民眾獲得更適當的治療及預防保健服務。但智慧醫療的應用恐衝擊現行醫療體系、改變既有服務流程、影響民眾就醫習慣、甚至對於健保制度、個資安全及醫療相關法規等皆會帶來衝擊。有鑑於此,本研究整理發展智慧醫療先驅的國家,其智慧醫療現行政策、具體措施、成效評估及未來政策規劃方向等資訊,並邀集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產業管理、資訊科技相關專長領域學者專家舉行焦點座談會及深度訪談,瞭解我國智慧醫療之現況、未來趨勢、問題與挑戰。最後將彙整焦點座談、深度訪談及蒐集先進國家資料之分析之結果後,提出我國跨部會智慧醫療前瞻性政策規劃建議。

  本研究發現英、美、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家推動的智慧醫療距今皆有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各國發展智慧醫療之應用項目有部分一致,但某些項目也反應不同國家醫療體系需求的差異。除加拿大是以政府出資籌設非官方之法人代表,多數國家是以官方單位、單獨成立之專責單位進行推動。此外,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也同時重視智慧醫療的科技如何能有效解決醫療體系現況下、或即將遭遇的挑戰,並且強調病人隱私權、資訊安全保障,以及如何建立法規制度、資訊科技標準等。這些國家的經驗與策略,都值得我國未來持續推動智慧醫療發展時之借鏡與參考。

  在專家座談及深度訪談的部分,受訪或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到政府在雲端藥歷、健康存摺的推動上甚為成功,但政府欠缺推動智慧醫療的明確願景與目標,也缺少具體政策及藍圖 (roadmap)。法規限制與健保支付制度是國內推動智慧醫療的主要影響因素。但也有專家代表不認同在此階段就先談是否應納入給付,而應先讓技術與產品成熟、得以普及。綜合專家學者代表的建議,台灣在智慧醫療的眾多應用領域中,在照護面的應用極具發展潛力,尤其是可配合政府積極發展長照產業的政策,開發相關應用、協助長照機構的經營管理,或整合急性醫療與長照銜接。另外,由於台灣在生物資訊技術、生物資料庫、高速電腦運算的優勢,也可透過智慧醫療的技術發展個人化醫療、精準醫療,或透過大數據的技術,串連多元資料,協助民眾做治療上的選擇。

受託/研究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作者:郭助理教授年真
完成時間:106-4-12
發布日期:106-05-11

  • 相關檔案
    1. 智慧醫療_結案報告_20170411_R2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