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展望2018 ─ 國發會106年年終記者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
106年12月21日
2017 看見國發會
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及第一期特別預算,展開臺灣下一代基礎建設的投資
106年7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8月31日第1期特別預算1070.7億元三讀通過,感謝全體立法委員的支持,共同建設壯大臺灣,未來的執行力是展現效益的關鍵因素,國發會將扮演嚴格管控進度的角色。
二、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營造外人來臺工作更優化的環境
立法院10月31日三讀通過,為立法院本會期第一個完成立法的法律,不但對企業缺人才注入活水,更讓臺灣可以成為國際人才最佳的交流場域。相關子法陸續完成中,農曆春節前可正式實施,並將迎接第一位取得就業金卡的高階人才。
三、解決企業五缺問題,自9月27日啟動加速投資臺灣專案會議,已召開6次會議,討論15項議題,排除企業投資障礙
為落實政府拚經濟決心及解決產業發展關鍵問題,「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在過去6次會議中,分別針對政府公共建設預算及國營事業重大投資計畫之執行、招商中心功能、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強化法規鬆綁、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土地開發審議機制檢討等議題進行討論,務實擬定策略,踏實解決問題,以增強投資動能,帶動經濟發展。
四、加速推動財經法規鬆綁,排除各項投資及影響臺灣競爭力之困頓
至12月19日止,已有62項法規鬆綁成果,請至本會公開網站查詢詳細內容;另10月18日已建置「新創法規調適平臺」,協助新創業者釐清法規適用疑義,加速投資及創業,目前已接獲12項申請案,釐清包括設備共享平臺營運模式適用法規疑義、外國新創事業於我國辦理OBU開戶事宜等6項議題。
五、強化政府公共建設執行力,行政院已核定「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自107年1月1日實施
為提升公共建設執行力,本機制以公共建設計畫全生命週期概念,透過每年篩選重點計畫,進行執行情形風險預警作為,並串連強化審議功能、執行不力計畫的退場及公共建設先期預算重新分配排序等策進方式,以落實公共建設預算執行。簡言之,本機制「預警」的目的在於促使各部會提高執行力,以有效管控各項計畫能夠如期如質執行;至於「退場」的目的,則是為了將有限的預算資源用在刀口上,不要浪費公帑。
六、正視人口結構變化,啟動育人攬才及移民政策專案會議,解決少子化、高齡化對國家競爭力造成的影響
為突顯從國家整體發展角度,討論人口結構變遷所面臨的課題,務實且即時解決我國人口、人才問題,院長已分別於11月21日及12月12日召開2次「育人攬才及移民政策專案會議」,未來並將持續定期召開,就生育、養育、培育、留用、延攬及移民等議題進行討論,形成決策,俾於人口政策之規劃與推動上發揮最大量能。
七、推動亞洲‧矽谷產業創新計畫,掌握物聯網發展趨勢,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產業
透過設立國家級投資公司、成立物聯網產業大聯盟、修正完成產業創新條例,以及協助新創鏈結矽谷等政策,為臺灣產業發展由ICT轉型為IoT奠下基石。
2018 國發會看見趨勢
一、應用數據資料的整合與分享,為臺灣數位經濟再提升
數位時代下,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數據資料,各種資料庫所擁有的數據,透過雲端運算、IOT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大量創新應用,才能提供更好的決策與新的商業模式。
為了促進數據資料流通及妥適應用,除應兼顧網路資訊安全及個人資料保護外,也應該讓數據資料可以活用與分享,才能創造新的商機與新的運用。
二、透過地方創生計畫注入活水,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創造共榮,並運用國發基金協助年輕人在地創業,成就生涯規劃
1.結合「地、產、人」,利用「創意、創新、創業」,並以宏觀角度國土整體規劃,加強軟硬體整合,讓在地加值晉升國際化。
2.尋找地方獨特的DNA,建立各鄉鎮區的產品品牌化,打造新產業,創造新生活型態與新經濟模式。
3.因應臺灣人口結構的變化,開啟人口移動的契機,不僅吸引外來人口、國際人口,也可從血緣、地緣及結緣的要素,讓地方經濟、文化、觀光有新的生命。
三、整合直轄市智慧城市成果,均衡非直轄市智慧城鄉建設,邁向智慧國家目標
智慧城市是物聯網價值鏈的重心,臺灣各城市的智慧城市應用方案已受國際肯定,今年有桃園市、嘉義市、臺南市、金門縣等4城市,入圍10月公布的國際智慧城市論壇2018全球前21大智慧城市(ICF 2018 smart 21)。國發會8月另應美國商務部邀請,與六都及澎湖縣共同組團赴美參加2017全球城市團隊挑戰(GCTC),展出水情系統、智慧停車等解決方案,廣受好評。惟各直轄市推動的內容多所重複且未整合,將使非直轄市之縣市在智慧城鄉的推動上形成落差,國發會有義務協助各縣市做跨域的整合、全國性的併聯,以促成智慧國家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