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
「經貿國是會議」南區會議於6月28日召開

「經貿國是會議」南區會議於628日(星期六)上午830分,假臺灣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高雄宏南活動中心舉行。由成功大學黃煌煇校長、中山大學楊弘敦校長及經濟部張家祝部長擔任共同主持人,並由經濟部卓士昭、沈榮津兩位次長協同黃校長與楊校長分別擔任分組會議共同主持人。出席代表涵蓋產業界、學界、學生、公民團體與智庫等,約140位與會代表踴躍出席。

今日會議首先進行主席致詞、引言人報告,再依據兩項議題進行分組會議。

張部長在致詞時強調,區域經濟整合已為全球趨勢,臺灣處於不能被邊緣化之關鍵時刻,尤其兩岸經貿以及幾個大型的經濟整合更攸關台灣未來發展。面臨兩岸及國際經貿議題,如何尋求台灣最大的利益,提升台灣競爭力與產業供應優勢,希望與會代表能夠以開放的態度、多元的互動管道提供寶貴意見,集思廣益並凝聚發展策略的共識,提供行政部門在未來擬定經貿相關政策與執行的參考。黃校長表示全球經濟面臨重大轉變,台灣在巨變中必須思考活路,期許本次會議藉由多元意見之表達,提供政府有效的參考及方向。楊校長表示本次會議係由南部觀點提供區域經貿整合的意見,企盼與會代表能暢所欲言,讓南部的聲音與需求納入政府的施政考量。

接著由臺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及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健全副院長兩位引言人,分別就「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及「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主軸議題進行簡報。

龔副院長對於全球化發展之經濟現象,及我國產業、就業與所得遭遇的全球化挑戰,都進行了精闢分析,並提出我國因應全球化之4(產業)1(勞工)策略:加速產業升級轉型、鼓勵微型創業、發展在地經濟、培植社會企業及強化勞工保障與協助。王副院長則簡要概述了全球區域經貿整合趨勢與兩岸經貿對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重要性,並對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具體作法提出建言,包括建立社會共識、強化戰略規劃、訂定行動方案確實執行、讓自由貿易利益由全民共享,及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等。

在今天 「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分組與會代表對全球化趨勢下臺灣應加速自由化、積極融入區域經貿整合都有普遍共識,且針對下列議題提供建言:
一、全球化浪潮下青年族群發展:建議政府加強青年族群技術培訓、給予就業機會及提升薪資水準,對有意創業的青年給予培訓及資金等實質幫助,協助青年族群掌握全球化的發展新商機。
二、人力資源、技職教育及產業人力:因應未來少子化趨勢,建議政府應持續培育產業所需的高專人力,並同時以技職教育之推動與改革,維持國內基礎技術人力供應,盼藉由鬆綁相關法規、提供教育資源等方式充裕未來台灣人力資源。
三、偏鄉、弱勢族群權益及環境保護:社福、勞工團體呼籲政府不能忽視偏鄉、弱勢人民權益及環境保護;尤其應平衡區域發展、協助在地產業, 強化弱勢產業與族群的輔導與照顧。
四、在地之鋼鐵、石化、航空、造船、紙器、觀光等產業代表就其產業面臨的國內外經營環境、土地資源、研發補助等挑戰提出建言,尋求政府重視並提供可行產業發展策略。

在「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及兩岸經貿策略」分組中,企業代表建議如下:
一、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加入TPP/RCEP很重要,自由化是必走之路,我可利用各成員國開放我零關稅,積極主動開發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之集中之風險。在推動自由化時,國內產業應及早進行調整轉型之準備,政府並應妥善規劃及落實配套措施。
二、中小企業的溝通與輔導:政府應加強政策透明度、配套措施、落實執行力,以及改善和中小企業連結,主動下鄉與業界當面溝通了解,讓中小企業的事業體更具有競爭性。
三、青 年就業問題:企業需求和學校教育之間目前存有相當落差,建議強化技職教育,並推動「職能基準」與「職能課程」認證機制,以使二者緊密結合。
四、兩岸經貿發展:與會代表認同兩岸經貿關係相當重要且衝擊性很大,在推動兩岸經貿策略時應先審慎評估其利弊,並與各界溝通後再執行。另亦有與會代表認為,服貿、貨貿如未完成簽署,台灣經濟將受衝擊,建請立法院儘速審議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本次會議為了達到擴大各界參與的目標,除了在有線電視公用頻道《第3頻道》全程轉播會議進行情形外,愛卡拉(iKala)互動媒體、沃草、戲智科技亦協助提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各界多元管道參與本次會議。

今天代表的發言意見將會彙整為初步綜整報告,做為明天會議綜合研討的依據。未來 將併同北區、中區、東區等其他3場分區會議,提報至全國大會討論,做為推動未來整體經貿發展策略之依據。

發布日期:103-06-29

:::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